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008年的文艺理论成果丰硕,作者阵容整齐,研究范围全面,一片繁荣局面。陆晓光的《马克思美学视阈中的“汉特医师”们——重读〈资本论〉》(《社会科学》第4期)提出,《资本论》深化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异化劳动”的美学思考,其中的重要文献是“汉特医师的划时代报告”。《手稿》主要围绕“畸形的人”讨论人道与劳动、美与劳动的关系。这预设了马克思美学理念与《资本论》视阈的逻辑联系。在《资本论》中引用次数和篇幅最多的是英国的汉特医师的《公共卫生调查报告》,它集中揭露的正是英国城市工人与农业工人的“身心畸形”。  相似文献   
2.
萨义德坐标     
据说,在初生的婴儿眼里,这个世界是上下颠倒的。渐渐地,他们适应了这个颠倒的世界,形成了对空间的感觉;又渐渐地,形成了诸如好与坏、对与错、美与丑、洁净与污秽之类的分辨,乃至善与恶之类的价值标准。在佛教观点看来,凡此种种分辨恰恰是人类的一切虚妄之开端。  相似文献   
3.
概况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朱国华副教授除出版专著《权力的文化逻辑》之外,在《读书》、《中国学术》、《学术月刊》、《文艺理论研究》、《社会科学》等多种刊物发表了10多篇论文,全面阐述布迪厄的社会学和文艺理论,并藉以论述各种文艺学问题。论文《经济资本与文学:文学场的符号斗争》(《社会科学》第9期)将文学的生产置于普遍经济规律的视线内加以思考,讨论一般经济规则在文学领域表现出来的作用形态。在现代社会,经济权力渗透到文学场内部,将自己伪装成文学法庭的最高法官,为文学制定审美标准和叙事原则。大众媒介是现代语境中权力的主要设施。而使这种渗透、裁决得以完成的是通俗作家与大众媒介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