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各国文化   3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西嘉平民出身的拿破仑,于1795年得法国国民公会赏识而崭露头角,同年乾隆帝立第十五子为储君。次年拿破仑成为捍卫法国革命的将军,而满清君位内禅,继乾隆而立的清朝五世皇帝,改年号嘉庆。1799年,清朝的太上皇乾隆帝死了,嘉庆帝亲政,迅即发动政变,以反贪腐名义打掉专权的和珅集团;同年拿破仑在法国成为第一执政。亲政后的嘉庆帝,握有全球最大最富的帝国全权,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的文科,不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巨大任务,而且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间,始终起着研究基地的重要作用。这本来属于毋庸置疑的事实,却还有提出来讨论的必要。为什么呢?因为另一事实,同样不容否认,那就是关于高校文科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今存在着不同估计。举例说吧,粉碎“四人帮”以后,关于高校文科的发展方向,一度恢复了应该成为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的提法,但不久又被否定了,只能提成为教学中心。无论那时否定的理由多么充分,至少有一点没有解释清楚,即高校文科何以不能成为科研中心?  相似文献   
3.
嘉庆年间,阿美士德率使团离华返英,于1871年7月1日经停南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会见了拿破仑,并在日记中记载了拿破仑的谈话,同时在场的使团随员,以及拿破仑的爱尔兰医生等,也都留下过各自的目击记载。曾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多届部长的著名史学家佩雷菲特研究了拿破仑接见阿美士德的未刊已刊的种种资料,对拿破仑准备这次会面以及会面时谈话,作了可谓详细的历史陈述。十多年前,我初读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的中译本,接着准备校释曾纪泽的《中国先睡后醒论》,曾经寻觅拿破仑那个名喻在晚清  相似文献   
4.
我有幸通读卜正民、若林正二教授合编的《鸦片政权:中国、英国和日本,1839—1952年》的中译稿文本,甚感兴味,以为这是关于“东亚鸦片史”的一部杰作,可为海内近代史读者的积疑解惑。  相似文献   
5.
庙号文宗而谥称显皇帝的咸丰帝,虽是满洲皇室的纨绔子弟,却因争夺皇储而颇具教养。当他如愿登上大宝,起初也想有所作为。即位初期,面对谏臣奏章,都表示有听德,并且很快惩办父皇宠信的佞臣穆彰阿、耆英,又起用林则徐,以示有意维新。哪知天不我佑,外患内乱不绝。他和他的亲信,都  相似文献   
6.
《清史稿》录有满清定都北京那年用顺治帝名义颁布的大赦天下诏书,劈头就说:缅维峻命不易,创业尤难,况当改革之初,爰沛维新之泽。可见,改革、维新二词,在满洲入关后的头一个摄政王多尔衮,代年仅六岁的侄皇帝,发布的第一份诏书中就提出了。赦书全文,不厌其详地逐项列举必须减免的前明军民负担名目达百余,可知满洲征服者打出改革旗号,针对的是导致遍地民变的晚明弊政,  相似文献   
7.
一康有为在晚清的历史舞台上堪称名角。从1888年他以平民身份上书清朝皇帝请求变法,到1902年他以海外流亡者长老身份两度发表公开信反对革命,那十四年间,他既是闪闪发光的政治明星,也是一唱百和的新学钜子。  相似文献   
8.
清咸丰十年七月下旬,英法联军屡败清军,兵临通州。成丰皇帝扬言御驾亲征,但又同意英使入京换约,随即提出,英法使臣亲递国书需行跪拜礼.试想当年马戛尔尼使华,觐见乾隆帝,尚且只肯屈一膝,如今联军胜券在握,其使节岂肯向清帝匍匐称臣?就在巴夏礼等愤而中止谈判,策马回营的当天,即八月初四(9月18日),载垣立即公布皇帝宣示逆夷反复状的诏书,并遵皇帝密谕,命僧格林沁派兵截拿巴夏礼等。  相似文献   
9.
辜鸿铭和他的《清流传》朱维铮也许只有辜鸿铭,才会在本世纪初,把清帝国的翰林院比作英国的牛津大学,把清代同光之际的“清流”活动,比作那以前三十年的“牛津运动”,而不顾二者之间有没有可比性。《中国的牛津运动的故事》,便是这样的一本书。辜鸿铭用英文撰写的这...  相似文献   
10.
清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十(1861年1月20日),流亡在热河的清文宗,诏许在北京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派恭亲王奕訢等满洲三大臣管理,是帝国外交权脱出皇帝直接掌控的一个迹象。其实在此前八年,清咸丰二年十一月二十九(1853年1月8日),仍在圆明园悠哉游哉的年轻皇帝,发布的另一道上谕,在内政上更有划时代意义。这道上谕,就是同意任命丁忧在籍的礼部侍郎曾国藩帮办湖南团练乡民并搜查土匪诸事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