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诗歌之美不仅在其意境,而且在其表达。双关与典故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两种修饰手法和艺术技巧。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双关与典故的英译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在分析双关与典故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对其英译中相关技巧进行了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译学标准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发展,译学标准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就不同历史时期国内主要译学标准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探讨了其流变规律。文章还进一步将译学标准置于民族文化语境中,细致分析了传统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文化语言对其影响。最后,在分析国内译学标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英语写作心理诉求及其教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诉求是对外界事物认知中的内在需求与动机。文章围绕英语写作中的心理机制问题,在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心理学透视的基础上,就学生英语写作心理诉求之种种表象加以分类研究,并藉此就英语写作教学创新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杜甫诗歌乃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和诗学品格的集大成者。杜诗所蕴含的儒家文化思想以及诗学传统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可借助翻译在英语世界广为传播的文化"软实力"。本文从儒家仁爱道德思想、反战和平精神、以及儒家诗学品格等角度,论述了英译杜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并揭示出英译杜诗的跨文化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尤其是五四期间,我国译诗之风盛行且影响深远。针对目前国内对这一时期诗歌翻译缺乏系统探讨的现状。本文从译史、翻译实战、译论以及我国新诗运动影响等层面,就这一时期诗歌翻译研究的视城、基本架构问题进行了概速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诗歌翻译的社会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翻译具有艺审美和社会功用二重属性。我国传统诗歌翻译研究大都局限于对译诗审美要求的探讨,而在社会属性方面,却未给予足够重视。本借鉴西方译学理论,就诗歌翻译社会属性相关问题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为契机,围绕实践导向的个性化英语教学理念,在对合作学习理论进行简要概述基础上,结合大学英语各言语技能的个性特征和教学实际,就合作学习理论的细分运用模式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意象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对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审美特征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诗歌意象翻译中所涉及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及相关处理技巧,并进一步对各种技巧之得失进行了比较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译诗不易,而译杜诗尤甚,不仅难在内容,亦难于形式.本文从译诗语言艺术和思想内涵两大层面,对四位英美名家所译《旅夜书怀》加以比较探讨,同时就中华文化经典之作翻译传播的优劣得失以及译诗观念和策略进行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0.
武术术语英译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特夫 《体育学刊》2006,13(6):63-66
基于国内武术英译研究现状以及武术术语的文体特征和文化底蕴,武术术语英译应准确定位为文化翻译,并以“外尽其形,内显其理”为准则。此外,尤需注重以下文化表现问题:音译的文化传真优势、语码混杂的文化共生特色、形象移植的文化整体韵味、借词的文化语境适应、图像附注的文化跨媒介传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