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各国文化   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1.
诗二首     
祭文天样长风不解零丁洋,血泪掺和正气歌。若是浩然存宇内,今人何哭文垂相? 叹荷蜀湖亭亭一株荷,生长淤泥志洁高。为何一夜秋风来,雨打湖萍荷垂腰?诗二首@李竞恒!四川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卜辞、青铜器铭文等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可以发现有众多关于(己其)国的相关内容.本文主要针对王献唐先生<山东古国考>中对国进行研究论述得出的结论提出一些置疑,并在相关问题上进行分析,发现商周时代并非仅仅存在一个单系连续体族属系统的(己其)国.王先生考证结论关于山东地区存在一个从商代到春秋一脉传承姜姓(己其)国的观点值得再商讨.本文认为,商代的殷族(己其)侯国家随着商周之交仍存在于并非自古以来便存在于山东地区.山东半岛也并非自古便存在一个姜姓统治集团,而是从周代以来才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将龙凤的文化作为历史、考古或神话学的研究对象,是近代学科知识兴起之后的产物。近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舶来,使中国学界对传统龙凤观念起源的解释成为兴趣焦点之一。大量社会进化论、人类学等似是而非的概念被翻译引进,再加上现代民族国家战争与动员力的需要,"龙凤"不但被赋予了按照不同现代人群需要所重塑的社会学标签,也在相当程度上被打造为一尊现代国族神像。本文尝试摆脱一系列关于龙凤观念"层累地"现代迷思,去探讨以考古、传世文献等实证资料研究早期中国龙凤图像及其观念起源、演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寻找古蜀     
“李子,莫骗我!至少占30%的股!”乜猪的眸子中透出一种对充当一切商品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异样光芒。但可悲的是汽车站雾尘飞扬,加上夏桀一般的毒烈太阳,照映着他本已黑油的皮,显得一个“脏”字所包含的信息量太少。  相似文献   
5.
早期佛教造像艺术在滇蜀地区有着广泛的考古分布,这些考古材料显示了汉代滇蜀地区与缅甸、天竺的佛教信仰及艺术传播之间存在联系。笔者认为,早在汉代之前,西南交通的滇缅道就已经存在,具有相当古老的历史。随着一世纪大乘佛教的兴起,佛教造像开始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流行,并逐渐通过滇缅道传播到滇蜀地区,与当地的早期道教和神仙术信仰融合。从整个长江流域来看,滇蜀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出现最早,长江中下游后来出现的早期佛教造像艺术,应是通过西南滇缅道间接传入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李竞恒 《中华文化论坛》2023,(3):106-121+190-191
朝鲜士人对“汉衣冠”与剃发有强烈的关注,他们看到清朝戏台上还穿着“汉官威仪”,并多次预言“后世王者起必取法于此”。辛亥革命后,朝鲜人的预言成真,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革命者以穿戏服表达恢复“汉衣冠”的行动。“汉衣冠”与头发,既承载了朝鲜人对明清交替的悲情投射,同时又成为朝鲜人自夸的一种想象符号。在朝鲜人笔下,汉人会为衣冠头发而哭泣,有人因见衣冠而提出想逃往朝鲜,还有人通过偷穿戏服、家藏旧衣或朝鲜冠服来体验“汉衣冠”。甚至满洲人也对“汉衣冠”表达出欣赏与向往,其中或有夸张与想象。到晚清,朝鲜人则配合清朝防范太平天国可能利用“朝鲜服色”,衣冠头发之悲,又指向了明治维新后改穿西装的日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