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各国文化   4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韩非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新课标教材特别提到他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但对法、术、势的概念及三者的关系并未展开论述。一般认为,韩非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法”。他构建了一套以“法”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笔者通过研读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及相关论著,认为“势”才是韩非政治思想的核心。以  相似文献   
2.
<正>近十年来荀子研究方兴未艾,涌现出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共发表论文1061篇,其中包括期刊论文922篇,重要会议论文27篇,硕士论文111篇,博士论文14篇;学术专著5部,其中包括韩德民的《荀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齐鲁书社2001年版);郭志坤的《旷世大儒——荀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相似文献   
3.
《六韬》格局宏大,重视大战略,是先秦兵书的集大成之作.《文韬》《武韬》讨论政道,即政治战略,核心包括“公天下”政治革命理论和对以“圣人”为核心的政治秩序、统治谋略进行必要的规范,为圣人取天下、守天下提供了政治哲学依据和政治实力保障.《龙韬》讨论兵道,也就是军事战略问题,详细论述了军队作战司令部的组成、将帅在战争中对军队的绝对指挥权以及情报在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虎韬》《豹韬》《犬韬》讨论兵法,即具体战术问题,在对军用、军备以及阵法等问题讨论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战场上常见的一些战术原则,尤其注重特殊兵种、骑兵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4.
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之一,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人,侯外庐学派的开创者,侯外庐先生(1903—1987)的学术成就影响深远。侯老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研究,提出亚细亚文明的早熟特点;在文明发展的路径上,提出了亚细亚的古代是唯新路线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大禹治水的历史契机促使以尧舜为主体的华夏共同体治理之道的转化,农业民族夏族的“政在养民”的务实特点逐步上升为华夏共同体的新的主导力量,展现了独特的政治精神。而“洪范九畴”中的“五行”和“念用庶征”两畴反映了夏族重视养民的务实精神和以自然现象、规律构建政治秩序的特点,同时,在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的思想背景下,夏人又赋予这些现象和规律信仰的意义,作为他们眼中的“天则”、“天道”。这样对“五行”、“念用庶征”经意的理解就具有信仰和理性的双重意涵。  相似文献   
6.
正孔子以好学著名,他的"学"的思想对后世儒家的影响也非常大,《礼记·学记》《荀子·劝学》正是这一思想的延续。当然由于《论语》体例所限,我们有必要对孔子论"学"思想进行梳理。前人对孔子"学"的思想的重要性以及方法等都进行过相对详细的论述,我们仅对孔子"学"的选择思想进行论述。一、"学"内容的选择:君子之学在孔子"学"的思想中,对象选择非常重要。孔子认为"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相似文献   
7.
颛顼"绝地天通"之后,治理者的权力主要来自对"圣"(宗教权)和"王"(军事权)的垄断,这不仅从甲金文中能够得到证实,而且传世文献《尚书·大诰》也证明在周初仍是圣王一体。商周变革,政治理性最早在周初开明贵族中产生,完善了早期圣王一体的模式,同时也为"圣""王"分化埋下了伏笔。西周末年理性逐渐解构了原有宗教信仰;同时在周天子权力弱化的情况下,圣王秩序崩溃。孔子在春秋秩序崩溃的背景下,以士人的身份对原有圣、王思想进行诠释、改造,提出了"内圣外王"的士人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8.
在荀子人性论思想中,本能性和主体性都是有着人自身的根据。本能性是维持人的自身生存的必需条件,但是必须要有一定的度量分界,否则会产生《性恶》篇中所叙述的“乱”。而《性恶》仅仅是苟子在一定历史际遇中的激愤之作,不能完全代表荀子对人性的全部看法。主体性是通过“心”来发挥作用的,同时荀子又十分重视对三代文明的积累的吸收。通过人的主体性向礼的靠拢,实现了对本能性的超越,产生了社会性的人。而“伪”是人的自身要求,是人的主体性对人的本能性的扬弃和超越而达到的。因此,苟子人性论的主题并不是给人性下一个形而上的定义,而是在揭示一个“化性起伪”的内在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1925年7月,王国维在清华大学做了一次题为《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的公开演讲。一开始便提出“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的观点,并且在演讲中讲到,“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见有三:一为孔子壁中书;二为汲冢书;三则今之殷墟甲骨文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