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各国文化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我的居室挂着幅国画人物小品,是装在一个精致的核桃木镜框里。画中那位陕北农村女娃,手拿一朵淡红色的山丹丹花,黑油油的头发,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多么地天真可爱。这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刘文西画赠给我的。  相似文献   
2.
1950年3月,我随部队来到大理古城。当时我和谭百辛、林德宏都在军文工团美工队,年方20出头,风华正茂。建国之初部队实行的是供给制,生活比较艰苦,但我们这群年轻的文艺兵,个个豪情满怀,只顾在工作上努力去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在“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我们经常深入到连队搜集素材,画速写,搞创作。身背行囊,爬山涉水,足迹遍及滇西的丽江、保山、芒市等地。虽然生活艰苦,但使我们得到锻炼,在美术创作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时,我先后创作了《机警的小林》(发表  相似文献   
3.
元月28日下午,接到公刘女儿刘粹由合肥寄来的一叶素笺.惊悉我一生中最仰慕的诗人--挚友公刘已于元月七日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不禁泪如泉涌.由安徽省文联印发的这纸通稿,仅有130余字.其中写到:根据公刘遗愿,"唯愿平平常常地来,安安静静地去",丧事从简,至亲好友相送即可,不另印发讣告、生平之类,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恳辞各方的花圈、花篮.刘粹在纸上附言:"谢长辛叔叔:我父亲走了.  相似文献   
4.
2006年岁末,在团结报"文史长廊"栏目上有篇《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件往事》的文章,副标题为"怀念马晋三先生率日本静安学舍访华20周年".读后引起了我的一段回忆.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省著名的夫妻版画家万强麟和陈琦来大理采风,谈起他俩和儿子万凡,在不久前赴日举行家庭画展时,就住在马晋三的东京寓所,因为陈琦的父亲陈仲梅先生与晋三曾是留日时的好友.还谈及马老先生旅居日本多年,十分怀念祖国和故乡大理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5.
儒雅风流赵使君, 文章屈宋与争衡; 苍山之下杜王府, 剪烛倾谈罢不能. 这首七绝是六十年前,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寄赠给一位驻节大理的将军赵诚伯的诗.  相似文献   
6.
2007年8月23日,老友谭百辛走了,他走得竟如此匆匆.当我在电话里听到这一不幸消息时,不禁潸然泪下,泪水顿时模糊了双眼.回忆半个多世纪和他的交往,恍如昨日,依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7.
1983年金秋时节,上海市政协书画室赴滇参观团一行16人由昆明到大理访问,并进行艺术交流活动.其中有我国当代书画名家唐云、王个簃、朱屺瞻、应野平、钱君陶、张雪父、吴青霞、黄幻吾等.他们都已年逾七旬,如此高龄的著名书画家,一次就来了八位之多,这在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大理尚属首次,消息传来,着实令人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8.
吴作人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生前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他一生勤奋,学贯中西,其艺术水平之高超是举世公认的.他的油画被誉为现代中国油画中极富民族气派的典范,他笔下的国画动物千姿百态,水墨淋漓,意境极其深远,堪称独树一帜,深得中外人士所喜爱.先生一生热爱祖国,胸襟豁达,高风亮节,美术界曾盛行一句话:"做人要学吴作人",多么质朴无华的一句话啊!作人先生不幸于1997年4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回忆20余年前先生偕夫人肖淑芳教授莅临大理采风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画家、原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张建中,不幸于去年9月8日在昆明与世长辞.记得前11月22日,云南美协主席、著名国画家王晋元病逝.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省画坛两位精英在艺术创作盛年,相继匆匆走了.他们走得如此突然,实在令人惋叹.  相似文献   
10.
当代已故著名书画家邵宇先生,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他于“九·一八”事变后离开故乡辽宁,于1936年参加了革命工作,辗转于大江南北,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