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各种层面分析,诗歌都是开放的阐释对象.孩子对诗意的领会显现出与他们年龄相符的懵懂.当孩子尚难完全把握诗歌的“情文”“形文”“声文”时,我们不妨鼓励他们唱着诗儿,渐入佳境. 诗意或隐或显,却都有着渐入佳境的韵致.例如,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的《河流》: 妈妈/河流为什么在笑/因为太阳在逗他呀/妈妈/河流为什么在歌唱/因为云雀夸赞着它的浪声/妈妈/河水为什么冰凉/因为想起了曾被雪爱恋的日子/ 诗歌由表及里的构思与诗意的逐层递进相得益彰.河流在笑、在歌唱,可当我们靠近它、深入它,才知晓它内心真正的情态.优秀的诗歌基本上都呈现出渐入佳境的审美特征.例如,芬兰诗人索德格朗的《星星》:  相似文献   
2.
王弼作为魏晋玄学创始人之一,以其特有的解构和思辨功夫沟通并调和儒道,在儒家圣人中注入道家自然的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哲学命题。诸如"以无为本"、"得意忘象"、"大音希声"的哲学命题后来被引申到美学领域,影响深远。本文尝试将王弼的玄学与美学思想做一番简要的剖析,借以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