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各国文化   5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甘肃境内秦文化遗存颇为丰富,拟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侧重,追溯和探讨了甘肃省内秦文化遗存的特点及其考古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甘肃西汉水流域的早期秦文化遗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琪伟 《寻根》2010,(6):102-105
<正>被誉为历史文化"活化石"的民间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天水、陇南是秦文化的发祥地和秦人的根基所在,从秦先祖仲衍的玄孙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礼县大堡子山周围)"(《史记·秦本纪》)开始到宁公200多年的创业阶段,秦人就活动在陇山以西的西汉水流域和渭河流域,秦人在此崛起东迁后,这一带  相似文献   
3.
赵琪伟 《寻根》2012,(2):117-122
天水是华夏赵姓族人的郡望之地,“天水堂”蜚声海内外。但天水赵氏肇始地望在何处始终未见学者深研细究。认真分析史料记载,结合考古实物佐证,我觉得天水赵氏肇始地望应该在甘肃西汉水流域。  相似文献   
4.
陇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与早期秦文化、氐羌文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独特,传统地方戏曲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正确认识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挖掘和保护这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在甘肃南部的陇南市武都区、康县、成县、文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的部分乡村,每年春节期间都流行一种踩字的民间习俗。人们通过在地上行走用脚踩出具有一定寓意的汉字或印章图案,用来禳灾避邪祈福纳祥,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韵味,蕴含着独有的文化元素。一文县的踩字习俗流行于桥头镇百顷山一带的大小村庄。每年正月初一早晨,当地村民不约而同聚集在本村的洋汤庙前,抬上"洋汤爷"神像,在巫师  相似文献   
6.
赵琪伟 《寻根》2012,(6):40-43
甘肃礼县盐官地处西秦岭山区的西汉水上游,与上世纪90年代初考古发现的大堡子山秦公西垂陵园毗邻,是古代关陇道和蜀陇道连接线上的军事要塞和重要商埠,也是丝绸之路通蜀的必经重镇,以盛产井盐而闻名陇上.以盐为内容的丰富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当地的亮丽名片,除独特的井盐生产技艺(入选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与盐有关各类神话传说(如玉兔显井、泉涌卤水等)、奇闻逸事(如汉水龙王的传说、樊哙献盐、诸葛亮卤水洗尘等)以及民俗俚语(如盐神庙会,走到盐官吃了一碗咸饭等)外,浸透早期秦文化印迹的盐神信仰更是独具地域魅力.  相似文献   
7.
赵琪伟 《寻根》2010,(5):127-129
<正>我国近现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宋代之金石学》一文中提出:"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史学大师陈寅恪在《赠蒋炳南序》中说:"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孰谓空文于治道学术无裨益耶?""尚气节而羞势利,天水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