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心灵的轨迹     
第一次听说大理的时候,我还不会写"大理"。那时候村里来了个小炉匠,他说他是大理的。他补锅、茶壶、铁桶。收钱,也收粮食。那是个什么都需要修补的年代,每家都能拿出几样破锅烂桶来。伴随着小炉匠的风箱、不断四溅的火星、小铁锤的锻打声,"大理"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了。第二次听说大理的时候,我还没有到过大理。那时候我在读小学五年  相似文献   
2.
“赫”老师     
上世纪70年代初,离我们村四五里路的一个叫太红的村庄,终于建成了我们那一带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学校——太红小学。从此,山寨里除了诵经声,还有了琅琅的读书声。学校由五个村庄的人共同修建,有一所土墙房和两间木头垛砌起来的木楞房。土墙房是老师的厨房兼寝室,木楞房  相似文献   
3.
鲁若曾 《新闻与写作》2006,(10):F0003-F0003
鲁若曾,1937年生于北京,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受教于卫天霖,张秋海,白雪石,吴冠中,俞致贞,赵域褚先生。现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