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探讨了武学和体育之间的归属关系。自建国以来,在体育范畴内发展的“武术”之路愈走愈狭,故武学欲长期健康发展,不应脱离东方文化之母体。故,应从体育范畴中剥离出来,按照其已经形成的、固有的成熟规律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阐释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对武术领域中武德下堕和"德艺双馨"之一体格局被拆分的局面进行的批评,提出了重塑武德的途径以及武德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积极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 要:对武学因为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导致分化为散手、套路演练、太极推手以及养生等运动的利弊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作为一种民族特色很浓的运动,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不脱离民族特色,也不脱离民族文化本位的情况下,借鉴西方文化的优势,完善自己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永远的先生     
于均刚 《精武》2005,(8):57-57
我的恩师周永祥前辈于2004年6月16日以94岁高龄仙逝于济南。噩耗传来,顿感“苍天真是曷其有极!”  相似文献   
5.
传统武术在科学化过程中对立问题的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术科学化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对于传统武术的练功方法及拳理大多采取了审慎和怀疑甚至批判的态度。在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冲击下,传统武术中蕴含的一些精髓,特别是文化内核逐渐流失掉。我们应该全面地、历史地和辩证地看待这种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在武术运动中产生的冲突,但总体上应该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唯如此传统武术的发展才不会走向偏颇。  相似文献   
6.
从“翘关”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均刚 《武当》2005,(7):28-29
在古代的武术较技试力中,不仅有类似现代举重式的绝对力量比赛,而且还有翘关试“筋力”。“关”是过去城门用的长门栓,所谓“翘关”,即要求武士单手握门栓的一端,用力把门栓平端起来。据说截拳道大师李小龙也有过这方面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的基础上,针对标枪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的训练特点,对上肢内旋肌群重点训练。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内旋肌群的训练,运动员的专项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肘部损伤的病例减少。  相似文献   
8.
武术中"二元制"现象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武术界内专业习武人群和民间习武人群两大群体的历史成因作了剖析,并对这种"二元制"现象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概念"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新的解释,并试图对武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实修体悟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进行研究。首先指出太极拳文化研究过程中的逻辑裂隙:“空中楼阁”式文化论述严重,“西方式”文化研究范式充斥,“为论而论”式研究心态泛滥;其次阐述太极拳文化主旨:“反动与弱用”是太极拳文化的鲜明特点,“和谐自然”赋予太极拳文化的核心命脉,“术道融合”彰显太极拳文化的最高要义。并据此衍出太极拳文化的当代价值:“反动与弱用”作为时代精神的灯塔,对我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处理国家关系、实现和平崛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谐自然”的文化命脉则是缓解当代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关系紧张的最佳良药;“术道融合”的最高要义给当代武术研究发展提供了别样路径,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对待国粹--兼驳"武术封建糟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一具体事例展开,据道家阴阳相生的理论,提出了对待国粹应持有的态度,即当今所需,应该首先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的观点,对于“糟粕”和“精华”,应该“彰其精华,抑其糟粕”,而非“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时移事异,随时间的流转,糟粕和精华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重倡本民族文化以及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国家振兴有着潜在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