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体育   22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志钧 《武当》2003,(8):35-36
我国历年举办大型武术赛事,尤其是国际性的武术文化活动,一些有关部门的领导总要特别强调,中国是世界武术发祥地,中国武术有少林武当两大流派云云。但赛事一过,他们又大谈什么“张三丰达摩都不会武术”。这只能让人理解为他们看重的是商业炒作,把样子作给外人看,把好话说给外人听,而对中  相似文献   
2.
于志钧 《武当》2008,(6):30-31
有关方面认定:“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创造太极拳”。这种认定是荒谬的。其实,我们说,这是现代中国的一桩侵犯知识产权的惊世巨案!我们有如下证据:  相似文献   
3.
于志钧 《武当》2000,(7):29-32
对伍绍祖同志说的“西洋体育,更多地是建筑在西医解剖学基础之上”,恐怕没人公开反对。因为这是事实。也只有中国人能说出这样的话,因为西洋人认为这是当然的,没什么可以争论的。然而,他说武术的对象“是研究有机的活人”,却被某些武术专家教授们忽略了。  相似文献   
4.
看到峰峰《也谈“陈式太极拳源于洪洞通背拳”吗?》一文,很高兴。峰文经过对比发现陈家沟留传的《拳经总歌》和《一○八式长拳谱》与山西洪洞通背拳,动作名称和定势基本相同。这点,我们的“发现”恐怕是一致的。然而,峰文的结论:“洪洞通背拳很可能是源于陈式太极拳的一个支流”,我们的意见就不同了。 分岐在出发点上,即“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创编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太极长拳一○八式”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5.
于志钧 《武当》2000,(10):36-39
颜紫元先生在《武当》2000年7期发表题为《吴式太极历代宗师传略(之二)》一文,极力贬低武术老前辈,尤以对我的老师吴图南先生多有诽议。吴图南先生早已辞世,作为弟子,有义务澄清颜文的诽议。  相似文献   
6.
于志钧 《武当》2003,(7):34-37
先师吴图南先生离开我们整整十二年了,1989年元月10日,先生病逝,享年百有五岁。说起来这是一次偶然医疗事故。当时先生偶患腹泻,然而大夫给的药吃了,泻得更厉害了。人看着就不成了,大夫吓坏了,长寿老人是国宝啊!可是图南先生却安慰  相似文献   
7.
于志钧 《武当》2001,(6):31-33
《中国武术史》第二十一页说:“武舞与武术在原始文化形态中本为一体”,并指出,商乐《大灌》和周乐《大武》是“武舞”。《武术史》说:“执干戈而舞,就是武艺。”  相似文献   
8.
于志钧 《武当》2007,(12):26-28
太极拳是谁发明的?这是中国武术史上的一大悬案。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唐豪投枪,说: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创造的。从此,一场太极拳源流之争,在武术界掀起。1959年,唐豪殁,顾留馨继之,1964年顾留馨以唐豪、顾留  相似文献   
9.
于志钧 《武当》2003,(3):29-31
一、是个人攻讦,还是原则性争论 2001年《武当》7、9两期连续刊载周伟良先生的文章“这是学术讨论吗?——简析于志钧对拙著的三篇评论文章”,说我对周先生的文章“断章取义”,“撒泼中伤”。周先生把关于中国武  相似文献   
10.
于志钧 《武当》2006,(7):26-27
陈家沟现在传习的枪法,仅有一套花枪,显然不是他们原有的枪法。1931年,陈家沟陈氏后裔陈子明携陈家沟拳械谱旧抄本数种出示,其中两册最重要:一名为《器械丛集·陈两仪堂记》;一名题为《文修堂本》。其中记载枪法若干,现录之如下:桓侯张翼德四枪上平枪(面扎)、右肋一枪(背扎)、下部一枪(丹田气海)、锁咽喉枪(面扎)。四枪对扎法一、彼用上平枪扎我门面,我进步从大门回引一枪。二、彼又用上平枪扎我左肋,我从小门背引一枪。三、彼从大门下扎我左腿,我依面避引一枪。四、彼又起枪往我咽喉扎来,我从大门引一枪。八枪对扎法一、彼方用枪从大门来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