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体育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对比2022年世锦赛女子400m栏决赛前三名运动员速度、时间、步数等运动学参数,揭示现代400m跨栏技术特点,为现阶段400m栏项目的理论教学和训练指导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图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期促进女子400m跨栏项目训练实践发展。结论:(1)MCLAUGGHLIN赛季最佳成绩呈明显上升趋势,建立赛季最佳成绩预测线性数学模型为:y=﹣0.6028x+1269.8。(2)在2022年尤金世锦赛上MCLAUGGHLIN发挥相对稳定,最快速度与最慢速度相差较小1.40m/s,全程跑共出现三次提速,栏间变异系数5.81,后程降速不明显,具有节奏性稳定的特点,是典型的均衡型选手。(3)按照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将女子400m栏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起跑至第1栏,为启动加速阶段;第二阶段为高速跑阶段阶段,从第1栏到第4栏,该阶段的速度对成绩的关联系数最高,对成绩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三阶段从第7栏至第10栏,为速度下降阶段;第四阶段是第二速度产生阶段又称冲刺阶段,从第十栏至终点。(4)MCLAUGGHLIN过栏时间短于4.46s的栏数与成绩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表明缩...  相似文献   
2.
目的:全面分析和掌握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 m比赛中的关键运动技术表现特征,剖析苏炳添的成功对中国田径和世界田径的影响以及对国人的启示。方法:运用视频解析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苏炳添9.83 s比赛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对苏炳添及其余2名男子100 m项目参赛运动员谢震业、吴智强在东京奥运会100 m项目上的表现和所产生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结果:1)苏炳添半决赛成绩(9.83 s)较赛前个人历史最佳成绩提升0.81%,决赛成绩(9.98 s)较半决赛慢1.53%;2)苏炳添半决赛时在45~60 m处达到最大速度(11.969 m/s),30 m分段用时(3.674 s)较美国选手Maurice Greene创造的3.73 s分段纪录快0.056 s,60 m分段用时(6.279 s)较美国选手Christian Coleman创造的60 m世界室内纪录(6.34 s)快约0.06 s,较牙买加选手Usain Bolt创造的6.31 s分段纪录快约0.03 s;3)在无风状态下,苏炳添半决赛估算成绩约为9.876 s,60 m分段成绩约为6.31 s。结论:1)我国3名男...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帕累托分析、比较研究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女子20km竞走实力格局,剖析中国女子在四届世锦赛中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女子20km竞走项目实力提升策略。研究结果:(1)从参赛规模和地理分布上看,世界女子20km竞走世锦赛发展规模陷入停滞阶段,参赛国家/地区、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欧洲参赛人数位居第一,但波动大并有下降趋势,南美、北美和亚洲参赛人数相近,变化幅度较小;中、乌、意、西和澳5国占参赛国家/地区总数量的十分之一,但参赛人数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前八名主要集中于亚欧地区,竞技实力格局呈现中国、意大利、巴西、日本鼎立局面;前八名和获奖牌国家/地区范围不断增加,竞争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从年龄上看,世界女子20km竞走项目参赛运动员的总体年龄分布比例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山峰”特点;前八名运动员平均年龄在27-28岁之间;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年龄跨度为:其余运动员大于前八名、前八名大于前三名,我国女子20km竞走项目存在老将和后备人才尚未交接成功、老将有运动损伤、年轻选手有参赛经验不足等问题。(3)从比赛相关特征上看,与当年最好成绩相比有一定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优秀女子100米栏运动员进行全程运动技术分析,揭示运动员共性技术特征,探索国内外两组不同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技术差异,探讨世界级优秀运动员个性化技术特点和技术风格。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发现国内外运动员的技术特征规律,奠定本研究的基础。结论:(1)女子100m栏项目全程运动技术可分为起跑技术、栏间平跑技术、起跨技术、腾空技术和落地技术。(2)起跑技术中大多数运动员起跑时的前膝关节角度为90°~111°,准备姿势中臀部不宜抬得过高,起跑一般采用7~8步。(3)栏间跑技术呈“小-大-中”的步长特征,即1.60m、1.95m、1.85m,且在第4~7栏产生最快速度。(4)起跨与落地技术中,跨栏步长约在3.00~3.10m,远起跨,近下栏。起跨时髋、膝、踝关节缓冲力度小,两腿夹角约120°。(5)腾空技术中两腿形成剪绞姿态,摆动腿积极下压,加强跨跑的结合,双臂向前向下,肩部呈直角,控制身体重心不宜过高。(6)冲刺技术中需要增强专项耐力能力,保持一定的速度,高重心,稳定步频通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