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对网络舆论生成特点的分析,力求对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的共性因素和特征规律进行梳理与归纳,以期寻求引导与管理网络舆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奔星坚持“诗学是情学”的创作原则,他的诗充满了强烈而真挚的感精。他注意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诗作具有意境美。他的诗具有音韵、节奏和旋律之美。  相似文献   
3.
关梅 《新闻知识》2012,(1):87-89
胡道静(1913-2003)是我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闻史学家,自1935年开始,他陆续出版了《上海的定期刊物》、《上海的日报》、《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和《新闻史上的新时代》等四部新闻事业史研究著作,成为  相似文献   
4.
关梅 《新闻界》2012,(3):54-57
网络舆论传播中极易产生"蝴蝶效应",诸多难以预测的变量因素大大增加了对网络舆论的调控难度。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政府部门、传统媒体及网民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机制进行探讨,寻求网络舆论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关梅 《东南传播》2013,(9):107-109
作为我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闻史学者,胡道静的新闻史学观在他的著作《新闻史上的新时代》中得以集中体现。他在继承前辈学者及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新闻史学研究的进程。《新闻史上的新时代》呈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双重特点,在时局动荡的年代中具有了更多的史料价值与学术意义,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术界对上海地方新闻史的研究已近百年,其流变历程可以划分为肇始发展、体系发展、新生发展及集成发展等4个阶段,特别是胡道静与马光仁在不同阶段对研究工作的推动,使得上海地方新闻史的研究较之我国其他地区有较快发展。对每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及研究特点进行梳理与分析,可以展现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并对从事地方新闻史研究工作的学者有所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新闻学家和新闻教育家,徐宝璜的新闻实践仅仅是在北京<晨报>做过短期的编辑,但他却在新闻学领域开创了无人能及的"三个第一":第一个在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第一个参与创办新闻学研究团体,第一个出版新闻学专著,这些奠定了徐宝璜在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地位,他也因此被誉为"新闻教育第一位的大师"、"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犹如一把"双刃剑",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视。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出现与发展的必然性和进步意义,又要对不良网络舆论产生的负面作用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切实做好对网络舆论的规范、调控和引导工作,以实现网络舆论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代初的一场民族灾难使中国文人不得不暂时将“人的文学”大旗搁置一边 ,投入到抗战文学的洪流中去 ,文学中的曾经张扬的“人性”也随之走向低潮。在这一时期里 ,梁实秋朱光潜等理论家依然在人文主义的花园里默默耕耘 ,承传并发展了“五四”的人文主义文学理论。梁实秋的二元人性论是对周作人人性论的继承和扬弃 ,朱光潜则以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在创作上 ,人性问题的发展体现为深化与分化的双重嬗变。京派与海派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新鲜的人文文化风格 :前者着眼于回忆中的乡村 ,后者致力于现实中的都市。沈从文为喧嚣的文坛提供了一个诗意宁静的“湘西世界” ,他的一系列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自然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意义、问题与出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网络舆论监督在推进我困民主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妻的作用.然而它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以促进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