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前,我国评定体育锻炼运动强度的方法大都以心率做为评定指标。但心率多少、时间多长为适宜运动量范围,锻炼效果较大,虽国内外在竞技科学方面研究较多,但在体育科学方面报导却很少。近年来,随着某些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深入进行这一领城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本实验采用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测定仪、心电遥测等多项指标,拟以对此问题作一综合性探讨。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供一些客观的参考数据。研究对象及方法 1.对象:15—16岁中学生男、女各38人:并以同龄体校学生做对照。  相似文献   
2.
关于心肺功能测试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肺功能的好坏是评价一个人体质水平的重要依据,如何选择既简便易行、又能客观反映心肺功能的测试指标,则是运动生理学和体质研究的重要任务。国内外学者曾用不同指标来评价心肺功能,如直接测量最大吸氧量、间接推测最大吸氧量、日本台阶指数和瑞典心功能指数等。从目前看,直接测量最大吸氧量所反映的心肺功能水平最为可靠,但是,最大吸氧量的测量需要复杂的技术和昂贵的仪器设备,一般非科研单位很难办到;另外,测量最大吸氧量时,采用的运动负荷量较大,对缺乏锻炼又体弱的儿童、少年和中老年人来说很难适应。因此不便于普及。其它几种指标的测试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是否适用于我国儿童少年的特点,目前还缺少验证。为了验证这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体育课是青少年能否获得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量是体育课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用生理方法作为检查运动量的指标很多,如脉搏、血压、血红蛋白、尿蛋白、最大吸氧量、体重、心电图等等。其中以脉搏指标简便易行,而且实践证明运动量的大小与心率变化密切相关,故普遍用测量脉搏变化作为评定体育课运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前言“心肌抗阻试验”法是用40mmHg柱的力量憋气增加胸内压,来评定心泵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FI4KC测试过憋气前后的血压,泛氏证实憋气中右心排血量竟减少29%。1983年哈尔滨体育学院生理教研室正式开设了“心肌抗阻试验课”,旨在通过试验让学生分析胸内压的变化对回心血量的影响和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具体试验步骤: 一、实验方法:①测试安静时的血压;②令受试者向水银检压计内吹气至40mmHg柱时憋气,详细记录憋气中的血压;③憋气停止,立即再测憋气后的血压,并根据憋心中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仍是运动医学界尚未完全认清的课题,本文从中医经络角度探讨对疲劳的判断和消除。实验结果提示:运动后各经脉电阻值均升高,某些经脉并与运动前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脉导电率下降使其机能减退。疲劳时肝经、心胞经、膈经,阴跷脉、任脉远离中位数左右经络电阻值失去平衡;脾经、冲脉、阳跷脉等参与气体代谢其中脾经、冲脉作用较大。提示清除疲劳可推拿上述经脉。  相似文献   
6.
体育运动与心脏功能有密切关系,当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儿童有关心脏机能的评定已引起普遍重视。在运动实践中,血压和脉搏是反映人体心脏功能较常用的生理指标。为了进一步验证运用脉搏和血压的相关指数法,作为评定青少年、儿童心功能的可靠性,我们采用超声心动图、血压、脉搏和身高、体重等指标的测试,实测每搏量(SV),每分输出量(co)和体表面积(BAS),利用每分输出量CO/体表面积(BAS)指数的相关法,对收缩压/脉搏,脉压差/脉搏,平均动脉压/脉搏指数法进行了初步研究。本实验目的是试图查明通过血压和脉搏的指数相关法是否能代表心功效率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六字诀”其功法主要影响经络为肝,心,脾,肺,肾,三焦经.练功后除肾经右侧经络略有上升外(NS),其他左右经络经电阻值均下降(NS),提示经络导电率提高,起到“通经络、行气血”协调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自我修复和自我建设的目的. 气体代谢:呼吸频率减少,肺通量增加不多而氧当量却有些下降,说明在通氧较少的情况下机体获得较多的氧.能量代谢较功前仅增加6.3%,练功时能量处于低消耗状态,输入超过输出,有多余储备,使更多的化学能和氧加入到产生激发能的反应中去有利于内脏器官机能的提高和病灶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从经络学说对疲劳发生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