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卓倪 《广西教育》2022,(15):158-160+164
本文论述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教会、勤练、常赛”教学的具体措施,认为教会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勤练是掌握体育运动动作的法宝,常赛是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教会、勤练、常赛”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竞技能力和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2.
卓倪 《科技通报》2015,(2):16-18
目的:鱼跃垫球过程中容易导致肘关节损伤,关节是人体的重要连接部分,在排球运动中,鱼跃垫球导致的肘关节损伤,需要肘关节损伤预防分析。方法:基于Langevin模拟方法构建排球运动鱼跃垫球肘关节损伤预防治疗方案,经局部直接介入的肘关节损伤治疗法,对肘关节损伤患者,采用X线、CT、核磁共振片等方法对肘关节损伤部位实现精确定位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从禁做竞技动作训练,肘关节损伤运动员要加强对伤处的体疗训练,肘关节损伤运动员要改变训练器械,减少训练次数和组数和积极的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预防和康复训练分析。结果:受伤运动员进行了器械心理混合再生疗法治疗,治疗后受伤运动员肌力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加,运动功能好转,受伤运动员有一定的近期疗效。结论:通过该预防和治疗方案,能有效预防排球运动中鱼跃垫球肘关节损伤,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进行紧急急救,保证了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模式越来越多引进高校课堂。本文以"垫球技术"课程为例,探讨了翻转课堂模式引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以及翻转课堂模式开展的方式和方法,为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卓倪 《广西教育》2023,(6):124-127
本文阐述“教会、勤练、常赛”模式下的新时代体育课程评价标准,分析实验新标准后调查得到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2个月的实验后,实验组的身体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素质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较大提高,新标准能比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合作精神、坚强意志,从而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5.
卓倪  陆春桃 《高教论坛》2015,(1):113-116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推进,信息化技术与高职体育课程整合逐步成型。从分析目前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在理论上对信息化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意义展开论述、进行分析,从学院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研究基础环境、教师个体树立体育信息化教学意识、更新体育信息化教学方法、优化体育信息化教学评价等途径,尝试构建信息技术与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卓倪 《体育科技》2014,(1):142-144
由于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内容枯燥,使得90后的大学生对硬式排球的学习兴趣降低,对高校硬式排球的普及和推广产生了严重的制约。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提高学生掌握技术能力和兴趣为出发点,采用教学实验对比分析了三组学生掌握排球技能的教学效果。实验证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传统的硬式排球教学不大利于排球选修课学生的初步学习,在开始阶段应采用气排球作为学生的初步学习内容,在学生达到一定程度的学练水平之后再转向硬式排球的教学,从而更有利于提高硬式排球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卓倪 《精武》2012,(28):11-12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训练任务,不仅传授给他们各种运动知识,而且还要使他们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因此通过研究和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逐步完善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卓倪  梁金凤 《体育科技》2022,(1):159-160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6514名大一新生参加第二课堂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有意愿参加锻炼的学生比例较高,占63.84%。但缺乏相对应的过程性考核评价,因此造成每周学生课外的实际锻炼次数仅有1-2次,每次的锻炼仅20分钟左右,第二课堂作为体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是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保障,但从调查情况来看,起不到锻炼的效果。分析认为可以从完善过程性评价体系入手,将第二课堂的体育锻炼进行量化并纳入到体育课成绩的考评当中,结合“互联网+体育”跑步软件系统进行数据统计,每学期按要求完成规定的公里数,以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丰富校园锻炼氛围,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