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体育   19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卢艳彬 《精武》2011,(1):52-58
八卦掌功夫是"走"出来的,是由足下"五劲一意"之功锤炼而成。"五劲"属外,"一意"属内。内外合一,方能达"神气意力,合一集中"之高功境界;方能达以下催上,以内催外的奥妙神形;方能体会出《易经》所说的"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真正内涵。练就“五劲一意”之功,周身之劲力能挂于腕上、指上,谓之八卦掌之功得矣。  相似文献   
2.
卢艳彬 《武当》2012,(8):25-27
三、八卦掌技击中变中之变内涵《易经》"生生之谓易"之环而无端之变八卦掌的阴阳、刚柔、虚实、动静等,都处在不息的运动变化当中,以求在变化中发展。但无论如何变化,都是阴阳、刚柔在变。"生生之谓易"进一步说到八卦掌变化的性质上来。阴阳"生生"就是"易"。"易"是讲阴阳的,阴阳并不神秘,就是事物自身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通俗  相似文献   
3.
卢艳彬 《武当》2013,(10):31-32
(上接第5期)三、拧旋走转在运行中以阴阳为体,刚柔为用,是先后天八卦掌追求的目标。八卦掌拧旋走转的内功与道家内功为不二法门。道家“转天尊”之功,既练形又练体,既练外又练内。然八卦掌从高功夫着眼,从道家内功中加以提炼,集其精,求其速,取其与武术相匹配之功而练之。功久,可感悟到其奥妙所在,拧旋走转之功更具实效,练至极处,则身无虚肉,体轻神爽,此乃阴阳之功成就之。小腹乃下丹田之境界,丹田气足,小腹大而实。然下丹田者,乃人命之基,气之根,力之源,产丹之沃田。丹田之气充盈,必遍灌全身。练功中运化得当,必然炼得“真金”。可达至高境界。丹田之说,出自于道家。“丹”者,阴阳之合和,阴阳之精华,元气之结晶。从“丹”字结构来说,是日与月相叠,是阴阳重合之象;  相似文献   
4.
5.
卢艳彬 《武当》2012,(7):23-25
八卦掌取《易经》之运动不息、变化不止之法则,于动中用变、应变、善变、变中仍生变。于不断的变化中,以八卦为体,以变卦为用。于变中将"一阴一阳之谓道",将"阴阳不测之谓神","生生之谓易"紧密结合,于变中应敌、制敌、胜敌。然,八卦掌尽管千变万化,但变中仍有不变之理。变的只是现象,其本质仍没有变,那就是阴阳、刚柔、虚实、动静的变化规律不变。八卦掌就是善于在不变的规律中驾驭变化,使掌法出神入化,以致和道。  相似文献   
6.
卢艳彬 《武当》2014,(3):24-26
“蹬劲”与“踩劲” 拙作《八卦掌脚下五劲》于2013年《武当》第七期和第八期连载发表后,陆续收到八卦掌同道的信息反馈。其信息反馈主要是对八卦掌脚下功夫的蹬、踢、摩、探、踩五劲的习练之法或掌握不足,或难以把握,或五劲作用不清等等,要求进一步提出解释。  相似文献   
7.
卢艳彬 《武当》2014,(5):28-30
“探劲”不仅是磨炼虚实之势、进步之能,还是调动周身整劲之功,激活丹田之气之法。  相似文献   
8.
卢艳彬 《武当》2014,(4):28-30
拧旋走转中的“踢劲”和“摩劲”几乎看不到,只能体会得到,最容易被轻视和忽略,但却是八卦掌功夫不可或缺的重要功法。  相似文献   
9.
卢艳彬 《武当》2014,(9):34-36
(接上期)二、进中退步,退中进步,是八卦掌“刚柔相推”妙用的彰显。“变化者,进退之象也。”是随他势顺他劲而获胜的重要法门。《易经》是讲变化的,八卦掌效法之。就“变”与“化”而言,“变”包括“化”。“变”是柔变为刚,退变为进,变得迅速,变得隐蔽,迅猛异常。“化”是刚化为柔,进化为退,化他个和风细雨,风吹杨柳。就“变化”实质而言,变与化就是刚与柔的进或退。或是进中退步,或是退中进步。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