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体育   8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梵净山休闲体育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梵净山环线休闲体育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介绍DeMovire-Laplace定理,给出该定理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民间体育组织是体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力量,在政府和群众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随着社会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完善民间体育组织职能,实现政府职能转移迫在眉睫。事实证明:我国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是内外部动力相互契合,形成合力,促使制度发生变迁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从教动力的因素复杂多样,其中有外源性因素,也有内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外源性因素是诱因.只有从内源性因素入手,结合外源性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中小学体育教师从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模 式也越发受到重视,语文作为学生学习成长中必须学习的重点 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加入 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针对微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 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是"研学后教"课堂的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升运用"是我校语文学科开展"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的模式。作为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等相对薄弱,如何开展及如何提升"研学后教"课堂的效率呢?以下是本校教师实践过程的做法与思考:一、深入研究,精制研学案1、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首先,研究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理解教材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地位,搞清拓展领域。其次,研究学生,针对学生  相似文献   
7.
乡村体育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破解乡村体育教育发展的教师教育政策城市化倾向有利于乡村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研究梳理了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城市化倾向形成历史过程,描述了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城市化倾向在体育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从政策的路径依赖、城乡二元结构、政策精英决策模式三个方面揭示了其成因,指出了其造成的不良结果,进而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投入、吸取乡村教师建议、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和认同感、给予公平待遇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化倾向破解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8.
制约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源发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黑箱"方法的分析思路,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效果及制约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发展的源发性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的调研与分析发现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开展状况并不理想。制约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原因有三:一是制度本身的阻碍;二是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理论依据不周密;三是高校体育俱乐部客观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正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不难看出,勇于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才是教育的伟大使命。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真"想创新  相似文献   
10.
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四个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龙头”就是建一支有朝气、有战斗力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队伍,乃班级工作核心,是一个班能否形成良好班风的决定因素。因此,“龙头”建设应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选拔班干部应素质、能力、知识三者综合考虑,做到精心选拔,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凭学生入学档案或第一印象而“一锤定音”,而应广泛征求意见和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查研究,从不同侧面对选拔对象进行考察。并通过开展一些有目的、有针对性工作(活动),发掘优秀学生担任“龙头”。为确保“龙头”的战斗力,班主任对新生班的班干部可采取先试用后任用的方法,给临时班干部1至2周试用期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再任用。“龙头”建立后。班主任应悉心指导,热心扶持,大胆使用,班干成员应分工负责、定期考核、优用劣汰。使其有压力、有动力、有战斗力,真正成为班级管理前沿阵地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