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体育   8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文章采用逻辑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武术新定义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运动形式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武术新定义较之旧定义有很大的充实和改进,但定义尚不够严密,存在着不能将其与国外技击术区分开来的缺陷。武术定义,还存在着进一步完善的余地。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从“倭患”的视角探析明代武术发展过程中武术理论著作相继出现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旨在阐明“倭患”与明代武术发展的历史关联,厘清武术史中的相关问题,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明代武术论著相继出现与“倭患”具有较强的历史关联,武术相关著作的出现被当时视作解决时代问题的一种措施。小结与启示:面对外来冲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武术应当也能立足于时代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并做出适应性的改变,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发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我国武术国际化进程的形势日趋严峻.武术的竞技化推广是实现武术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武术竟技化对其国际化会产生一定消极影响.应避免武术过度竟技化,在国际推广中突出武术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学校这一载体,采取多元化推广模式,突出其养生健身功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以佛教、道教内习武的史实记载为依据,对武术与佛教、道教开始融合的时期及融合的原因进行考析.两晋南北朝是佛教、道教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武术开始与二教融合的时期,由于佛教、道教和武术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传播,佛、道文化中求善思想与武术暴力性之间的矛盾,武术与两种宗教文化之间的自然影响与渗透等原因,武术与佛教、道教实现了融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竞技跆拳道的发展,跆拳道教学就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跆拳道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庞大的,包括理论部分、竞技跆拳道、传统跆拳道和能力培养.单就竞技层面,课程包括基本姿势、基本腿法、基本步法、基本拳法、战术训练、身体训练、实战比赛等,其中以基本腿法为主.跆拳道号称腿的艺术,且横踢被誉为“跆拳道第一腿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对目前部分学者所指"少林僧人扶唐据贼的历史事实与少林武术无关"进行考证,得出以下结论:"少林武僧扶唐据贼"只是少林僧人从事的众多军事行动中的一件;少林的尚武之风从北魏时期已发端,到唐朝的时候,有不少僧人从事武术练习,所以"扶唐据贼"的僧人应当是身手矫健的习武之人,而后人对这件事的各种演绎,亦是对少林尚武事实的推崇;参与事件僧人的数量是否为目前所指的十三人还尚待考证;"少林十三僧救唐王"的故事是在明朝万历之后才形成的。演绎过程大致是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初期从"少林十三僧"演变成为"少林十三棍僧",之后在清初产生"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清朝中后期,这个故事被演绎成各种不同的版本。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武德教育中诸关系项和"传授、习练、运用"三过程要素的分析,揭示武术实践中技术与思想、个人与他人的乖离现象及原因。主要结论:把握"自己—武技—他者"是理解武德精神的关键所在;在"传授、习练、运用"等三个武术实践过程中,"他者"的缺失是影响武术礼仪,自我磨砺和尊重他人等精神践行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提出"自—他共兴"的武德理念等。  相似文献   
8.
贾丰卫  屈国锋  高飞  刘聪 《体育科学》2011,31(11):94-97
提出了目前学术界对佛教武术认识的几个偏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对"佛教武术不只有少林武术"、"佛教与武术融合的原因有内在原因与外在原因之分"、"对‘少林舶来品’另一种视角"等观点进行阐述。佛教武术是一个宽泛的、历史的概念,不能仅局限于少林一个地方,一个历史阶段;佛教与武术产生关系的本质原因是佛教文化对待身体、生命的独特态度,而保护财产等只是外在的衍生出来的原因,并不属于佛教文化的范畴;少林对道家文化、武士道文化的借鉴是历史所趋,也是发展的一种必然,从目前看来,这种"少林舶来品"在某个历史时期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