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体育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值范围题,融元素化合物、有机物知识、数理分析、逻辑推理、分析综合、拆解重组于一体,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能力型试题。  相似文献   
2.
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NO生成的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在观察该实验时也就自然进发出对其进行改进的欲望。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设想时,我就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把改进实验装置作为他们初次涉足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平时的教学中 ,一个章节学完之后或期中期末停课复习及高三后期的备考复习 ,都要精选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发给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以期达到夯实基础 ,拓展思路 ,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上好习题课就成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环节。是就题论题 ,对对答案还是另辟蹊经寻找妙策必然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效果。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习题课教学应坚持“四讲” ,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讲知识前后连贯 ,融会贯通 ,使其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目的例如我在复习《铁及其化合物》一章时选编了如下题目 :向含有  离子的溶液中…  相似文献   
4.
加强学科渗透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 ,3 +X考试模式必将在全国实施。因此化学科的教学也必须作适度的调整 ,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就是说在平时的章节教学中除了狠抓“双基”之外 ,还要强调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点的交融与渗透。它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引导学生不偏科 ,扩大知识面并形成较强的理解、分析、应用等综合思维能力 ,这是培养跨世纪综合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 ,一个章节结束后 ,进行一些跨学科的练习就显得很有必要。附图 状态变化曲线例 1 .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盛有A ,B组成的混合气 ,从状态Ⅰ自发反应到状态Ⅱ的变化曲线如…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同分异构体时 ,遇到书写指定“基”构建的异构体 ,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东拼西凑不得要领。我认为在教学中只要深入思考 ,还是有章可循。例 1 .某一苯的同系物化学式为C1 1 H1 6,经分析分子中含有一个 、两个CH3 、两个CH2 、一个CH ,它可能有的同分异构体数是 (   )。A .3种    B .4种C .5种D .6种解析 :从题给“基”分析 ,可分为两类“基” ,一类为端基 (即一价基 ) ,另一类为非端基 (即二价基或三价基 )。第一步 ,先构建非端基组合成的异构体。本题为 :CH2 CH2 CH (一 )CH2 CHCH2 (二 )第二步把端基插入上述异构…  相似文献   
6.
7.
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显示强氧化性这一知识点既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也是考点,稍加疏忽,就会陷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中,故在教学中应特别强调和训练,以达警示效果。  相似文献   
8.
由于电力系统中线性负载为了保证电能质量转变为非线性负载,供电质量问题不断增加,针对电能质量中电压波动问题,利用数模转换器ADS8364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利用TMS320VC5402型号的DSP进行数据分析和显示,从而为保证供电质量提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实验的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根据实验的目的决定仪器的排列组装顺序,一般遵循气体制取→除杂(若干装置)→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的保护与尾气处理。其中除杂与干燥的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则为先净化后干燥。尾气处理一般采用溶液吸收或将气体点燃。若制备的物质易水解或易吸收水分及CO,气体,如2000年高考题第24题就涉及主产品的保护,应在收集FeCl3的装置后除去C12的装置前连接一个装有干燥剂的装置,以防止主产品FeCl3的水解。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考3 X的推行,试题设计将更注意增加应用性和能力性。命题要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这就给我们中学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加强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事实上,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学难点常常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得以简捷快速地解决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