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化用修辞是传统文学中一常用、大修辞。它的本质意义和使用的妙处,可从“师”、“造”、“新”三个层面来界定和把握。从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看,它的结构意义和功用模式与孔子缔造的中国文化承传大法——“述作”法深相契合;从个体创作心理结构的角度而言,它又是跨越时空艺术生命延续、文人实现精神对接的最佳载体形式。  相似文献   
2.
透过以诗文为表征的心象符号我们发现陶渊明的性情在其仕隐人生中所表现出的对“物”的态度及与“名”的纠葛均与儒家的生存及人生价值观念深相契合,体现了“抑物扬志”“抑利扬义”的精神,从而表明其政治情结是以儒家学说为深沉依托的,由此构成的内部性格成为他政治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深刻的哲思、真挚的情感、和谐的意蕴是史铁生散《我与地坛》体现出的三项要义。哲思话题围绕“活着”,在“活下去”、“怎样活”、“活着的意义”三个向度上展开;情感内容倾力抒写不张扬的母爱,在“无言的理解”、“低限的祈求”、“坚忍的承受”三个层面尽显出来。全格调理深情浓,不仅情理的配合相得益彰,地坛与母亲两个意象之间产生的和谐意蕴更使此对母爱这一传统学主题的抒写独具历史人的厚重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