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体育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朱绍良  杨国亮 《收藏》2012,(20):42-51
在康有为视"四王"为"糟粕"之时,"四僧"这个在中国美术史上极为重要的概念还尚未产生。没错,在清初以来的画史画论中,牢牢占据画坛主流的是"四王"。据考,"四王"是一个乾隆中后期出现的称谓,而"四僧"作为一个艺术概念的出现,是在民国时期。旧上海上流社会大收藏家们,对"四王"作品非常青睐,以至于王原祁精品画作价值,超越宋元作品,今日上海博物馆所藏"四王"作品,无不是那些旧上海风云人物珍爱之物;而"四僧"最大的辉煌是民国以后,日本收藏家大肆收购,掀起一股"四僧"绘画收藏热潮。  相似文献   
2.
朱绍良  杨国亮 《收藏》2012,(14):38-39
瓷器市场的萎缩实际上不是受中国内地拍卖的影响,而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2008年以来瓷器市场就出现了萎缩,很多东西卖不掉。特别是去年的欧债危机,造成秋拍萎缩。萎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苏富比的"玫茵堂"专场拍卖。从结果看,"玫茵堂"三场拍卖一场比一场差。这并不是说"玫茵堂"东西不好,而是说欧洲、美国的一些瓷器  相似文献   
3.
朱绍良  杨国亮 《收藏》2012,(18):28-33
"20世纪80年代中期,徐邦达、启功、谢稚柳他们去美国,王季迁也是全程陪同。王季迁就是在请他们吃饭方面是很计算的,所以这些老先生都调侃他,说他抠儿。"——朱绍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