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研究以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儿童归因风格问卷和人格五因素问卷探讨了青少年归因风格的特点及其与人格五因素特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二学生较初一学生更倾向于将正性事件归于不稳定的、特殊的原因,对正性事件归因更悲观;(2)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将负性事件归于稳定的原因,对负性事件归因更悲观;(3)人格类型不同的青少年归因风格存在显著差异:和谐型青少年的归因风格最乐观,内向情绪型青少年的归因风格最悲观。  相似文献   
2.
选取北京市1所重点中学和1所普通中学的586名初二学生为样本,进行性别角色、体质健康及体育态度的测量与调查。结果表明:双性化(38.9%)与未分化(36.2%)比例较高,单性化较低(24.9%)。男生群体中,体质健康由好及差的顺序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男性化和未分化个体在体质健康上差异显著(P<0.05);体测各单项指标随性别角色呈现不同规律;不同性别角色在体育重要性、喜欢程度、锻炼次数方面差异极其显著(P<0.001)。女生群体中,体质健康由好及差的顺序为:女性化、男性化、双性化、未分化,女性化和未分化个体体质健康差异边缘显著(P=0.08);体测各单项指标随性别角色呈现另一种规律;不同性别角色的女生在重要性(P<0.05)、喜欢程度(P<0.001)方面差异显著。在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局限性、未来展望与相应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比作砍树,那么磨斧子就是制定日程表。制定日程表会占用孩子的一些时间,但这些时间可是"磨刀的时间",它有助于孩子提高时间利用的效率,使孩子在同样的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父母,先别慌     
孙云晓先生的最新力作《孩子,别慌》针对"童年恐慌"现象进行了深度解读,不仅让广大读者们有机会认识到当代青少年身上所负担的沉重压力,而且还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让孩子不恐慌,父母首先莫慌张。孩子会放大父母的焦虑形成"童年恐慌"。正如孙云晓先生在书中所言,许多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孩子"不能上重点小学就不能上重点中学,不能上重点中学就不能上重点大学,以  相似文献   
5.
福建的林山山同学问,中学生应如何与父母沟通?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日趋成熟,希望自己支配生活和学习。但身体的快速发育,很大的学业压力使中学生备感困扰,他们热切需要帮助和指导,需要与父母沟通与交流。中学生与父母沟通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的刘小能同学问,中学生应如何帮助困难同学? 答:在高中生中,有的家庭富裕,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差一些;有的学习优秀,有的相对落后……这是常见的社会现象。家庭富裕还是困难, 学习优秀还是落后,给每个同学造成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比如,学习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同一性发展及其与亲子依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866名大学生的同一性及其与亲子依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同一性地位类型在各年级的分布中,混乱型和延缓型所占的比例最多,而排他型和成就型所占的比例较少;大学生同一性发展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在父子依恋的交流和疏离维度上以及母子依恋的所有维度上,不同同一性地位类型的差异非常显著,混乱型个体的依恋状况最差;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同一性发展有不同的预测作用.这一研究对于深化对依恋理论与同一性理论之间关系的理解,促进这两个理论的融合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青少年的成长也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男孩身陷危机,男孩需要拯救。为什么从中小学到大学都出现男生落后于女生的倾向?为什么厌学、网瘾、暴力等问题行为,男孩所占比例总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9.
一位英国心理学家曾经对100名学前和小学儿童进行调查,询问他们钱是从哪里来的.结果是:大部分孩子认为,钱是从爸爸的口袋里拿出来的,或是银行送给他们的,而只有20%的孩子说,钱是通过工作挣回来的.  相似文献   
10.
有了清晰的目标,孩子才能够战胜各种诱惑,主动离开电视机,离开电子游戏,离开懒散的沙发,头脑清醒地坐在书桌前。目标使孩子战胜惰性,成为自主、积极、努力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