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体育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温玉鹏 《收藏》2018,(7):22-27
中国历代帝王中,最热衷于题字作跋的莫过于乾隆。御览之下,必有跋语,驻跸之处,自有题字,但凡书法、绘画、陶瓷、玉器、石刻乃至文玩、家具、建筑,都留下了乾隆的题记,尤其是清宫旧藏的书画(图1),更是“重灾区”。如此沉迷于题字作跋,那么乾隆的书法水平究竞如何,乾隆又是怎样鉴赏古代书法作品的呢?  相似文献   
2.
正明清时期,书画市场已呈现早期市场化趋势,甚至形成了以苏州为中心的全球性造假中心。今天,我们该怎么去看这些当年的伪作?从1990年大英博物馆的"Fake? The Art of Deception"展到1994年北京故宫举办的"中国古代书画赝品展",再到2018年台北故宫的"伪好物——16至18世纪'苏州片'及其影响",都在试图从艺术史角度阐释伪作的价值。以苏州片为代表的"伪作",不仅提供了探究艺术史议题的视角,也将成为一个长期的论题,为当下艺术品市场化的种种现象,提供另一角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