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举制度的公平追求及其对自身的戕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举制度一直以追求公平为重要目标。从唐朝的“兼采时望”到宋朝严格的“糊名考校”,从科目众多、标准迥异到只有一个统一尺度的进士科,从内容宽泛的诗赋之文到内容相对固定的经义之文;经义之文的内容,由百家学说到仅用朱子学说,经义之文的形式,由形式灵活的散文到结构固定的八股文。科举制度追求公平的努力,使科举考试的各个环节具有可操作性,保证了整个考试过程中的程序公平。但正因为太执著于公平,科举制度淡忘了选拔行政官员的终极目的,迷失了自己的使命,造成了对自身的戕害。  相似文献   
2.
有同志认为,现在的教育工作难做,觉得一会儿强调要出人才,提倡因材施教,就宣传分快慢班是好经验;一会儿又讲要照顾大多数,却说分快慢班不是好办法。使人似乎无所适从。那末,为什么强调照顾大多数,就不需要研究因材施教了呢?因材施教是要丢掉大多数吗?出人才和照顾大多数果真是对立的吗?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就不要培养“尖子”人才了吗?这些问题值得研究。因材施教不是丢掉大多数。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人们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它符合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早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公认。实践证明,因材施教不是要丢掉大多数,恰好相反,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更能使大多数受教育者发挥所长,促其顺利发展和迅速提高;如果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都一律对待,就会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反  相似文献   
3.
通过论述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征、人工湿地的特殊实用性等问题,总结了人工湿地这一处理方法的特点,并进行了工程实例计算,进而说明了在农村进行人工湿地法污水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走着一条不断寻求和探索将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优秀遗产与世界各国和各民族幼儿教育先进的科学的成果逐步融合的道路。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基本内容是伦理道德规范和生活常规的基础训练,主要原则和方法有“蒙以养正”“早喻教”“严慈相济,教爱相辅”“顺其性情,激发兴趣”“量资循序,随其分限所及”“保教并重”。  相似文献   
5.
传统蒙学读物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炳照 《寻根》2007,(2):4-7
一中国传统蒙学教育有悠久的历史。商周时期,就曾盛行“保傅之教”;汉唐之际,蒙学教育更广泛推行于宫廷王室和达官贵人家庭;宋元明清又有进一步发展,一般庶民子弟也多能受到相当程度的蒙学教育。所谓“养正于蒙”(《周易传义大全》卷三)、  相似文献   
6.
今年暑期,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工会决定联合邀请82名中等举校、师范学校、初等学校和工农业余文化的优秀教师,前往太湖工人疗养院休养。太湖是我国著名的胜地,湖光山色,风景秀丽,疗养院靠山傍水,环境幽雅。院里有齐全的医疗设备,有热情的医务人员。这是疗养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转型时期,我们应当如何弘扬教育传统?一言蔽之,我们的批判应该“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要批判地继承中华教育传统。  相似文献   
8.
民众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教育素有“教民”传统,重视社会教化是传统教育的特有功能,与近代民众教育既有本质性的区别,又有自然的内在联系。系统梳理从古代社会教化到近代民众教育转变的历程,了解古代不同阶段社会教化的状况和近代民众教育发展的基本类型,从施教目的、制度、内容、方式和效果入手,揭示出“民众”历史地位的变化,乃是从古代社会教化向近代民众教育转变的核心,也是近代民众教育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道德传统。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义之邦著称于世。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同自然和社会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是形成和发展优秀的古代文化和高尚的民族道德的主要源泉。然而,中国古代教育在培植和传播古代文化、民族道德方面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余家菊是近代颇有影响的教育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全力宣传和推动国家主义教育闻名于教育界。他对中国教育的诸多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也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且硕果累累。余家菊十分重视中国教育史研究,分别对孔子、孟子、荀子、陆九渊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撰写《中国教育史要》专著一部,但这部专著却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事实上,研究余家菊有关中国教育史的著述,特别是他的《中国教育史要》,对深入理解和全面评价其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