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体育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如一个人只是希望自己幸福,这不难达到;然而这个人若总是希望比其他人更幸福,这就有点儿难了。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在一个皇家花园中,栽满了各式各样的果树与花木。有一天,国王到果园散步,却发现园中的花木突然全都枯萎凋谢了。国王问柳树为什么枯萎,它说:“我不如松树雄伟挺拔,昂首天外,所以我不想活了。”国王问松树为何无精打采,它说:“我比不上葡萄树能结满佳果,自觉无用。”国王又问葡萄树为何有气无力,它说:“我长得七扭八歪,不像柳树那样优美,活得什么劲儿。”国王再问西瓜为什么闷闷不乐,西瓜则自叹没有茉莉花那么香;而茉莉花又觉…  相似文献   
2.
3.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与自然规律相互呼应。我国医学对节令与养生的关系极为重视,许多医家对此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不仅确立了“天人相应”、“六气致病”的理论,而且研究出一整套“顺四时,适寒暑”的养生方法,以求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生长寿的目的。祖国医学认为,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气血也随季节而有内外、上下的变化。春季气暖,气血由下向上移动;夏季气热,气血向外表聚集;秋季气凉,气血由外向内转移;冬季气寒,气血向内聚集。根据气血随着季节气候变化的不同,养生、锻炼在各季都应有所不同。眼下正是炎炎夏日,万物华实,自然…  相似文献   
4.
自尊的弹性     
自尊心太重和没有自尊心,除了经常误事以外,最终还会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损害乃至生理上的病变。心理学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正确的原则是,从实际出发,让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弹性。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从思想上认清自尊的需要和交际的需要两者之间的关系。过于自尊的人,总是把面子看得很重。这时应该把看问题的立足点变一下,不要光顾着自己的面子,应该把目光盯在比这更重要的本质的事情上,比如事业、工作、友谊等等。二是应该把最终的宗旨和要实现的目的看得高于自尊,让自尊服从宗旨和目的的…  相似文献   
5.
6.
心静自然凉     
一天比一天热,热得人心烦意乱。大人们都手持大蒲扇,坐在树下不停地煽,小孩子们则不断地跑到水里去泡,去冲冷水。那时候我还年轻,也不时地被热浪搞得心情烦躁。在我家院外不远处的一块石板上,有一位老者常常稳坐在那里,一副安适自在的样子。于是有一天我跑过去问他:“老大爷,这么热的天,你总坐在这里,一点儿也不热吗?”老者笑了笑,意味深长地回答:“小伙子,心静自然凉嘛!”他说的话,当时我是一点儿也没弄明白,也不可能明白。直到也有小孩子叫我老大爷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了老者这句话中深含的道理。唐朝时候,有一天,一…  相似文献   
7.
在爱尔兰有一句古老的谚语:“用时间玩耍,因为这是青春永驻的秘诀。”透过孩子们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就能很容易地找出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面那颗被经验蒙蔽住了的童心。持把欢乐的一面压抑下去。我们也常常以为傻气和孩子气是行为上的一种退化,因为大家对长成大人这件事过于认真,而自动抛弃了儿时的欢笑与乐趣。其实,我们心中的那年龄渐渐地大了,我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失去了童心,失去了爱玩乐的心,这应该是我们快乐不起来的一个原因。小孩子和大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小孩子拥有一颗赤诚的心。他们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他们热爱一切…  相似文献   
8.
翌文 《健身科学》2005,(11):36-37
在我国,不论医家或民间,都十分重视饮食摄养,同时更讲究饮食避忌。因为事物总是相反相成的。从养生角度讲,有养就有忌,忌是养的一个方面。俗话说“:吃药不忌嘴,医生跑断腿。”饮食也是一样,只养不忌,前功尽弃。  相似文献   
9.
10.
刘邦在未成大业之前,曾仰天长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来他大志是成了,但自己生活得快乐不快乐却不得而知。前几天,几个老朋友在一起侃大山,说到这个话题,有个貌似平平的朋友讷讷地扔出一句“鸿鹄安知燕雀之乐哉?”听了不禁让人心中一动。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山高水低,燕瘦环肥,有时候不想比都不行。关键要看你比的是什么,看你生命中最重视的是什么。比名利、地位、财富、美丽……每个人都会从这样的比较中,找到欢乐、痛苦、懊恼、悲伤……人生的快乐与痛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在这样的比较中找到的。我的那位甘作燕雀的朋友想说的,大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