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体育   1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布局是全面安排的意思。合理的体育教学场地布局,是教师组织好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对于场地小的学校,场地布局就尤其重要。场地布局,不仅要着眼于教师的教,主要还要落实到学生的学。场地布局的形式很多,从其作用出发试举六例。一、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教学内容:跨越式跳高和技巧练习。场地布局见图1。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提高每天一小时锻炼的效益方面,不少学校都进行了改革,做了一些尝试。为此,笔者对上海市控江、天山、市东、惠民、延吉、凤城等28所中学进行了调查,现将几种不同的新尝试,汇集研究如下。一、五种形式,各具特色1.放手发动,自愿组织: 以年级为单位,学生按志愿与体能相仿的原则,自行组织专项运动队或兴趣小  相似文献   
3.
<正> 课外体育活动是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小学校常见的课外活动组织形式有:(一)课上课外有合有分分合结合合,就是把每周两次课外活动列入课表,视为两节体育课。一般是一节复习教学课内容,一节做竞赛游戏,按正课要求实施。前者训练因素较强,多采用重复、变换、综合或循环等练习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发挥小干部的作用;后者则是以结合“达标”的竞赛游戏为主,重点既可放在练习次数、成功率上,也可放在技术评定上,要求全班学生参加,当场比赛、当场结束,及时公布成绩、名次。分,是指在上述活动中,把同年级4—6个合上的班,按体质、体能、兴趣爱好,分成强、中、弱三  相似文献   
4.
“德行”即一个人道德品质所外延的方式,也是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本文对体育课中“德行”的基本特点、素质构思、运转的心理成分以及运转的动力机制等问题,在理论上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探索体育“课堂社会”教育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的原理,结合体育课的实际,提出了“形成一个生动活泼、动态开放”的“课堂体育社会”和进行“课堂”社会”教育的若干途径,这对上好体育课,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体育教育这一角度来审视,体育课是社会形态的群络组合,身心活动贯穿于关系交往的全过程。身动心随,心悦身展,由外到里,里外统一于和谐的群育活动之中,发展理性,充当角色,体现合作、对抗、团结、友好、信任、理解,彼此融洽,配合默契,使每个人的潜力得以发挥与实现。课堂气氛既恬静而活跃,又宽松而严谨,处处洋溢着愉快、热烈、成功、喜悦、兴奋的情绪感受。  相似文献   
7.
从身心群角度探讨评课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逻辑演绎的方法,首先确立了体育教育的目标指向,认为其目标指向是学生身、心、群三育的谐调发展。进而在身、心、群育的基础上确定了评价体育课的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下简称自锻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自1983年2月以来,我们在上海、苏州、常州、徐州、南京、南通等地的一些中学做了调查研究,对学生的自锻能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培养自锻能力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是贯彻教育工作“三个面向”的需要,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是改变当前不少学生离开课堂和教师就不懂如何锻炼身体状况的有力措施。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对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体育锻炼生活化和社会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正如古人云:“授人  相似文献   
9.
<正> 体育课是社会形态的群络组合,身心统一于和谐的群育活动之中,发展理性、充当角色、合作对抗、团结友好、彼此融洽,使每个人的潜力得以发挥与实现。这种教育形式,应该是体育课所独具的优势,也是评课标准所指望达到的境地,那么,如何从身、心、群角度,探讨评课标准呢?我们认为,必须抓住体育教育目标的指向,找出身、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自由与自由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认识。然后结合教学实践,就自由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能力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自由”催化创造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发展、身心的同步发展、“角化”的形成、动作技能的形成、自觉纪律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体育课“课堂社会”的开放教育提出了几点看法:1、时间开放;2、空间开放;3、课序开放;4、组织开放;5、层次开放;6.项目开放;7、指标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