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体育   2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期刊的栏目能较好地体现其整体风格和思路,而精品栏目则是刊物的眼睛和灵魂,最能代表刊物的特色。它是编辑倾注心血最多的栏目,也往往是读者最喜爱的栏目。 近年来,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栏目设置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已初步形成了栏目的风格和特色。“以案说法”作为《公民与法》一个知识性较强的栏目,围绕具体案件,深入浅出地向公民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法在身边”则侧重报道发生在身边的、“合理”不合法的案件,呼唤公民的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法苑采风”则注重采撷法海趣闻,以及生活中与法相关的事件或故事,颂扬真、善、美,谴责假、恶、丑。这三个栏目约占总版面的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赵宝安 《武当》2012,(10):32-33
韩鹏尧(1900~1974),山东莱西县武备公社毛中大队人,身高1.78米,身材修长,眉清目秀,一副书生面孔。自童年时随父亲来到大连,在西岗区东关街菜市场开了一家磨坊,吃穿有余,按现在的话说,应为小康之家。韩鹏尧从小就喜好听武林游侠故事,整天缠着父亲要练功,其父便出资把他送到在大连设场专教通背  相似文献   
4.
赵宝安  周广卿 《精武》2005,(3):35-37
五行通背肘法单操 引手抱势:虚步,重心前三后七。前手掌心朝下为阳掌,高不过眉,低不过口;后手掌心朝下为阴掌,藏于前手肘下,两手在中线上交替动作,整体动作如毒蛇吐芯(图1)。  相似文献   
5.
赵宝安 《精武》2005,(3):46-47
韩鹏尧(1900~1974年)山东莱西人,身材修长,眉清目秀,一副书生面孔,自童年时随父亲来大连在西岗区东关街菜市场开了一家磨坊,吃穿有余,按现在话说应为“小康”生活。韩鹏尧从小就喜好听武林游侠故事,整天缠着父亲要习武功,其父便出资将他送到在大连设场专教通背散手的密友吴振东门下。吴振东河北文安人,  相似文献   
6.
赵宝安 《武当》2014,(1):44-45
五行通背拳小七手是由七个单操动作,即甩掌、拍掌、穿掌、劈掌、钻掌和双掸手组合而成,又称七合手、一发七手、母子拳,是入登五行通背门学者的必修之课。在五行通背门里有"先有七手,后有伸肩"之说,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小七手组合操法整体动作顺势、顺步、顺劲,内涵(三折九扣,五护八断)丰富,练用合一,无论是在习练  相似文献   
7.
赵宝安 《武当》2014,(11):47-49
“练武就要比武,比武就要打仗”。这是练五行通背拳的人士常讲的一句话,拳谱中的“万法归一”也是归到一个“打”字上。五行通背拳之所以被称为散手之精华,是因为它有突出的技击特点,在总结各门各派技法的基础上,实行单操单练,追求专一的实用性。在散手或搏击中,出手时要含有“挤滚穿”,回手时含有“捋带勾”之小手法。它主要是直线攻击,要遵循“守中打中”的法则,“出手不离面,落手劈三山(穴位)”,先把对手打蒙,然后再以快取胜。  相似文献   
8.
童年时常听老人们讲:长寿及健身的秘诀在于经常运动。此话很有科学道理。体育运动的方式方法多样,但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健康。武术作为一项高智商的体育运动也在此列,而从笔者多年习练的五行通背  相似文献   
9.
赵宝安  王玉虎 《武当》2013,(7):44-45
在素有"通背窝"之称的大连,习练五行通背拳的人众多,大多以练五行掌单操(摔掌、拍掌、劈掌、穿掌、钻掌)为主。大连晚期五行通背拳明家葛太然先生所传五行掌单操特点,主要是强调如何练好及用好"挤滚穿、捋带勾"的小手法上,其典型代表动作为捋带摔拍掌(图1),又称"鬼拉栓"。在五行通背拳里有"学会鬼拉栓,神鬼都不怕"之说。"鬼拉栓"的意思是指枪栓拉开后,近距离"贴粘挨连随"扣动扳机,连发击敌,对手是  相似文献   
10.
赵宝安 《精武》2007,(5):22-23
植根于大连地区的五行通背攀之所以名播海内外,是与威名赫赫的韩鹏尧先生分不开的,韩鹏尧为大连五行通背拳的形成与传播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其一生颇为传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