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体育   55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由前突袭法     
先发制人,而不制于人,这取决于攻击的主动性。如何以最快的方式突袭对方,充分发挥出你的拳脚威力,这是每个人都应注意的问题。下面结合实例与广大读者一起谈谈由前突袭敌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街道小巷或其他场合中,暴力分子可能会随手拿起板凳、长棍、匕首、铁锹或酒瓶等等武器向我们进攻,进行人体伤害或索取财物。此时应当沉着冷静,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短棍进行反击。短棍形体如扫把、拖把或雨伞等等,是较容易找到的防身或见义勇为的武器。短棍主要技法有:劈、扫、撞、挑、点、撩和戳等等。在短棍使用中,如果结合拳法、腿法和摔法,达到人棍合一的境界,将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了解和掌握一些短棍制敌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结合情况介绍几种短棍防板凳制敌的技法。  相似文献   
3.
街头打斗没有什么规则与标准,以斗胜打赢为原则,以最小的损伤得以制服对方为出发点。对抗过程离不开拳腿、手脚的直接碰撞,对机体速度、发力、灵活性要求极高。而这一过程中,如果对折打技法运用的好,定能在打斗中取得较好的优势。折打技法主要运用人体各部位的屈直、反弹给敌以最近、最快的打击。此技法的特点,一是屈直伸  相似文献   
4.
邓许庚 《武当》2011,(6):35-36
真正的武技应当是在实战中能取胜的技法。要想在实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平时就应加强实战能力的训练。而实战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科学的训练步骤和方法的。一、提高技术动作的娴熟性技术动作的娴熟性是指训练人员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技术动作。它包括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多用性和组合性。(一)连贯性技术动作的连贯性,是指具有把单个动作连接使用的性能。例如,拳法、腿法、摔法的连接使用,  相似文献   
5.
菜刀和砍刀相似,比匕首大,且锋利,在一定程度上比匕首难防守。利用短棍防御或进攻,主要通过防御反击、乘虚强击和直接强攻等战术来制服歹徒。在与手持菜刀歹徒搏斗中,不出招则已,出招就要招招击敌要害,招招要敌命,同时,尽量利用身边的建筑或可以利用的物体进行防御,并视时反击。  相似文献   
6.
擒敌训练中,因对抗或自身训练不注意导致训练伤的主要部位有: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腰部、裆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主要损伤有:皮肤的轻度擦伤、肌肉韧带的拉伤或撕裂伤、脑震荡、鼻出血、睾丸击伤、关节扭伤或脱位、骨折、腹腔脏器破裂及休克等各种伤情。下面主要谈一谈接腿摔擒训练伤的防护。  相似文献   
7.
<正>结合女子本身的特点,本文总结了女子头发被抓反制的六种方法。这些方法针对女子本身力量相对较小,速度相对较慢的不足,整合了对敌要害的打击和反关节技法,融合了踢、打、擒、拿与摔的动作。这些技法的综合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以巧反制的效果。1.扫颈踢腹情景再现:当暴力分子由后抓住我头发时,  相似文献   
8.
与敌手搏斗,都希望一击必伤、一击制胜。为实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打击对方的要害部位。人体的要害部位主要有:头部、喉部、胸部、腹部、肋部、裆部等,各部要害神经丰富,遭外力打击时,反应十分敏感,轻则伤,重则使人休克甚至死亡。对要害打击的方式一般采取拳打、脚踢、掌砍、膝冲、肘顶。对要害的打击应做到:打击的着力点准,采取的打击方式正确;抓住战机,主动出击;选准部位,迅速打击;判断情况,依法打击。下面例举一些实战情景,供广大读者参考练习。  相似文献   
9.
邓许庚 《武当》2010,(9):34-35
作为格斗训练者,都有过平时训练的技能,在实战中很难发挥出来。往往平时训练还不错,一到实战格斗时,就技不达意。实践证明,要提高训练人员的格斗实战能力,离不开科学的训练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练拳三步曲     
拳法,是练武者的重要内容。拳法运动迅速、动作路线短、攻击方位多,加上灵活的步法与身法,可以做到动如闪电、静如处子,攻如猛虎、防守密封。拳法是以手臂为运动对象、以敌方为攻击目标、以步法身法为辅助的技法,也是运用各种打法战胜敌手、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