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16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记得一位老记者曾说:“新闻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陆水管理局上书全国人大》这篇消息能获全省市州新闻奖一等奖,我深深地体会到:新闻报道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新闻敏感。如何获得新闻线索呢?新华社著名记者徐人仲说:“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个数字、一句话、一种现象;也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事。它的来源十分广泛,记者的所见所闻,都有可能成为线索。”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战地记者陆诒去重庆找周恩来,谈及新闻线索缺少时,周恩来对他说:“当你在新闻线索实在贫乏之时,不妨到茶馆里去坐坐,听听群众在谈论什么,想些什么。”陆诒深受启发,随即去访问几个擦皮鞋的儿童、嘉陵江渡口的船夫和室内公共汽车售票员,写了不少访问记和特写,受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2.
名人的成长历程引人关注,而许多人似乎对影响名人性格与心理形成的其它方面不够注意。事实上,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难以被外人完全解读的,但许多窗口却是可以一窥堂奥的最佳视角,一个人的爱好正是如此。 曾国藩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的学说、思想为许多伟人、名人、高官要员所推崇。毛泽东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说:“吾于今人,独服曾文正。”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  相似文献   
3.
段祺瑞(1865-1936),皖系军阀首领。原名启瑞,字芝反安徽合肥人。这位大军阀在历史上留下了并不光彩的一页,但他在近代中国围棋发展的过程中,却是一位有着广泛影响的人物。他酷好围棋并大力资助棋手, 于有意无意之间为中国围棋的发展做过一些好事。时至今日,段祺瑞与围棋的趣闻轶事,仍是棋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代军阀好棋成癖 段祺瑞号称“北洋之虎”,但他并非是一个粗犷猛壮的绿林汉子,而是一个文静深沉工诗能文之秀士、他出身地主之家,祖父办团镇压捻军,官升到淮军统领。段祺瑞从小随父攻读诗书,练书法画水墨,原…  相似文献   
4.
一、《西游记》中见围棋 历史上,命运多蹇的文人雅士,往往通过一种方式发泄自己不能济世的才华。围棋似乎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里有阴阳相生相克的生活哲理,这里有施展心智你争我夺的消遣娱乐,更有变幻莫测喜乐无常的人生玩味。  相似文献   
5.
开设于《咸宁日报》周末版的“世象戏说”专栏一问世,便引起强烈反响,读者纷纷给编辑部来函来电,称赞这里的文章像一幅幅漫画,勾勒出人间百态;像一段段讽刺辛辣的相声小品,针砭时弊,发人深省。不少读者一篇不漏地剪辑收藏,《长江日报》、《今晚报》、《羊城晚报》等数十家报刊相继转载,脍炙人口的《故事会》、《故事家》也多次予以“传递”。该专栏先后被评为《咸宁日报》好专栏、咸宁地区全区报刊好专栏、全国报纸副刊好专栏。  相似文献   
6.
时代需要典型,时代造就典型。 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是党报一项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众的变化,典型人物宣传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让典型人物更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7.
郑福汉 《新闻前哨》2008,(10):75-76
在传媒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区域性媒体的市州报,虽有长足进步,但与改革要求相比,与市场化进程相比,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四十岁,LG杯上首夺世界冠军,尔后再夺春兰杯冠军;四十二岁,获得棋圣桂冠,并成功卫冕。已步入不惑之年的王立诚,日益显示出不凡的实力与惊人的坚韧,是什么成就了他的大器晚成和强大? “大隐隐于市”。围棋虽有坐隐的别名,但作为职业棋手,胜负是对他们价值的最好评价。在众多的高手中角逐,不可能存在心甘情愿的隐士。如果有人真的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还能克服沮丧与游移,能够一次次向最强大的敌人——自己进行挑战,能够一点一滴地积蓄力量与勇气,  相似文献   
9.
神仙鬼怪棋作伴 围棋高手棋力高深莫测,常被看作是神仙相助,有超出常人的智慧与精力,而传说中的许多神仙鬼怪也常常有些棋闻弈事,这样,他们的爱好情趣,便能与我们凡人相通。 生活中有嗜棋成癖的人,其中有各种趣事笑谈,棋迷都耳熟能详。但是,有人极而言之,称人死了仍然痴迷下棋,成为棋鬼,则不能不说有些新鲜了。清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棋鬼》一则,堪称是其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围棋与诗     
落灯花 诗是玄妙的,这种品质和围棋如出一辙;围棋是含蓄的,这似乎也在诗中可以找到相同的意趣。一局好棋,凝聚了弈者思想的火花,充满了智慧的芬芳;一段佳句绝唱,采撷了诗人情感的甘露,纪录了心灵的驿动。有时,常会令人于恍惚中将二者混为一谈:诗是骚客迷恋的木狐,棋是弈者痴迷的缪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