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信息论角度看,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教学双方—一师生之间通过多种教学媒体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对课堂内各类信息传递和接受的动态过程的统一。与普通人际沟通不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人际沟通主要是由教师来疏导信息传递渠道,利用多种手段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沟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他们获取知识信息,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活动中,要确保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增强单位时间  相似文献   
2.
近代德育观念的转变,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和新教育思想的传播之中发生的。“五四”时期时人从社会改造的角度出发,运用民主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教育观念对德育实践的反思和批评,促进近代德育观念由崇尚圣贤人格向实现平民人格等几个方面的转变,并对当时的德育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郑航  贺春芳 《班主任》2011,(3):30-31
在家校联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形:改选班干部或者评优之际,家长直接或间接要求对孩子给予特别关照;面对孩子的进步或可喜变化,家长喜不自禁,乃至不顾场合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是隐含在班级管理中的焦点问题。虚无的自我、迷惘的自我、膨胀的自我、畏缩的自我、狭隘的自我、扭曲的自我,是当代青少年自我迷失的几种突出表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把握时机,差异对待,努力做到“三多”“四少”“五不”,是有效指导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学会形塑自我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背书     
郑航 《职业技术》2004,(2):44-44
上课预备铃声一响,教室里便有人大叫:"悲惨来临了!"--这节课要抽查背书,我也是心情紧张的一个. 揪心的铃声响过,老师笑盈盈地走进了教室,看样子她是满怀希望而来,可我却越发忐忑不安,会不会抽到我呢?菩萨保佑!  相似文献   
6.
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之间是相望互动的,从公民身份观念地演化可以透视出公民教育的实践走向.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文化公民身份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在西方众多国家兴起.这牵连出了英美现代公民教育中的诸多文化议题,公民教育实践需要在民族性与全球性、民主性与多样性之间保持适当地张力与整合.在这场“漫长的革命”中,英美现代公民教育正处于文化转向的过程之中.所谓“文化转向”不是一种视文化为全部内容和终极目的的教育形态,而是平等的凸显文化维度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德育课程形态,必然导致教材编写上的差异,但重视核心价值、突出活动指引、呈现学法指引等,是各国各地区小学德育教材编写的基本特性。现阶段,加强我国小学德育教材建设,必须着眼于:提炼核心价值,重视价值引导;理顺纵横关系,形成内在结构;加强活动指引,变“教”材为“学”材;大量采用真实照片,增强教材的审美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一项积极健康的闲暇生活方式,它将修养身心和全面发展相结合,对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建国初期,人们在有限的闲暇中进行阅读,阅读休闲的方式呈现出某些时代特征,阅读媒介下的内容取向也有所转变。文章对闲暇阅读与建国初期社会生活的关系进行探究,以期对当下群众闲暇阅读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卫  郑航 《课外阅读》2007,(12):8-9
在一个废弃的机场附近,一栋二层的农宅前,蹲着一位穿蓝背心、蓝裤子的老者,像一尊蓝色的老树疙瘩。他就是我要寻找的老兵。  相似文献   
10.
檀传宝博士新作《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以学校"道德教育"为主线,以德育对象的道德人格与生命质量的提升为终极目标,从如何发挥学习者的道德主体性,确实提高德育实效的角度,对道德教育原理的几个基本命题--德育范畴、德育的本质与功能、德育对象、德育目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德育课程、德育方法、德育主体、德育环境等,作了深入系统的探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