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体育   2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编辑同志:孙君毅先生所著《清代邮戳志》第272页编号(39)戳上“四九”数字是车次吗?是否还有“五○”戳呢?为什么这枚戳上除“四九”二字都是英文呢? 河北·马健仁  相似文献   
2.
2006年徐冶敏先生曾发表题为《吴淞铁路的来龙去脉——(和谐铁路建设)主题原地考》的文章,文中提到:"国内较为一致的看法上海吴淞铁路堪为中国铁路、乃至轨道交通之源。2006年迎来中国铁路建设130周年,当从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的1876年算起"。笔者认为吴淞铁路作为中国铁路之源,这一观点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3.
金喜旺 《集邮博览》2008,(12):75-75
铁路,无论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都是密切相关的。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铁路的优势就更加凸显了。常言道"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当时南方急需的能源煤炭、北方渴求的建筑器材,都需要通过铁路运输来供应调剂。  相似文献   
4.
中国铁路史要以1881年(光绪六年)5月修筑“唐胥铁路”(唐山至胥各庄,原“京奉铁路”首段)为开端,至今已有125年的历史了。在这一百多年中,勤劳、智慧的中国铁路工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工人在党的领导下,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在崇山峭壁上修路,在千古天堑上架桥,为世人赞叹。  相似文献   
5.
2012年,北京将举办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代表大会,这对中国天文学界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6.
《清代邮戳志》是邮坛前辈孙君毅先生花了20年的时间完成的一部集清代邮戳之大全的力作。全书分海关、国家邮政两个部分:海关部分有七章;国家部分有十三章。从孙先生对洋洋大观的清代邮戳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然而正像孙先生在前言中:“关于本书内容的几点说明附志于此”第2条所写的:“邮戳的使用及起始年代是根据作者所见,有很大的局限性,仅作参考。”因笔者是从事火车邮运史和火车邮局戳史专题集邮的,所以对该书国家邮政部分第十二章“火车、轮船戳”中的内容接触较多。时过境迁,该书已出版20年了,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随着海内外学术交流的不断扩大,加之笔者与同好们在报刊上探讨有关火车邮运史问题的不断深入,发现第十二  相似文献   
7.
北京古老的城门,勾画出历史的清晰年轮。辽代曾在幽燕大地上建造陪都南京城(亦称燕京)。金贞元元年(1153)建中都城,基本依照宋朝汴梁城(今开封)的规制,分宫城(今北京西站南面)、皇城和大城三重。大城为土夯成,方圆18.5公里,设城门13座,有“会城门”(今军事博物馆附近)地名留传至今(图1)。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做过一次统计,并绘制了一个“新中国发行铁路题材邮票统计表”(未载人《邮票目录》的邮资封、片、简未列入此表)。在“统计表”中收录了新中国发行的纪、特,改值、J、T、文、普、航等八大类邮票中,内容涉及铁路的邮票共69枚,所占新中国发行邮票总量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而其中同图案的邮票就占20枚,剖析如下: 1,纪7 2枚均为邮筒、交通工具及地图; 2,改1、4、8、9四套票中6枚均为火车头图; 3,改7 5枚均为五星照耀下的火车与邮递员图;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历代劳动人民以深邃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建造了无数的旷世之作,为后人留下了沉积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京城中轴线,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建筑艺术风格;古刹钟声,叙述着它的文化历史渊源;古建筑群,雄辩地证明了它是人类的不朽之作……。北京,无愧地成为镶嵌在神州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们循着邮戳的足迹,穿行于历史与空间的过道,一步步探寻她孕涵的古老智慧与迷人风韵。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铁路第三次大提速之后,火车邮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旅客列车中途停站时间短,而邮件逐年增多的矛盾。就以北京至南宁的T5次特快列车为例,像石家庄、汉口这样的枢纽站,停站时间仅有2分钟,不用说装卸邮袋,就连过数办理交接手续都得争分夺秒。严峻的形势给邮件转运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