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祖国是什么     
正~~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一、构建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是培养目标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初中政治课的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应是: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学科课...  相似文献   
3.
自明代中期以后,基于生活的富足、安逸,"偷闲"观念开始在社会上风行起来。晚明江南的城市化、商业化相当明显,但江南人的生活并非忙于争利,而是如"舞蝶游蜂"一般,充满闲情逸致。闲情逸致的生活方式,归根结蒂还是要找到一种逗闷的乐子。这些逗闷的乐子,举其大者,包括谈禅说佛、蒲博之风、狎妓听曲、旅游消闲四个部分。喜禅悦佛是晚明江南士大夫的风尚。当  相似文献   
4.
陈宝良 《寻根》2014,(5):22-26
称谓之事虽小,却是一种身份象征,有时甚至被上升到礼制与法律的高度加以认识。在日常交际中,称谓是否得当,小则关乎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大则与个人的前途与命运休戚相关。明朝正统年间,山西大儒薛碹很有学问,在英宗皇帝面前奏对时,理应自称“臣”,或许因为紧张的缘故,一时误称自己为“学生”,言出深感失言,不觉惭愧,只好引退。还有崇祯十一年(1638年)四月,崇祯皇帝召见一些地方上的推官、知县入对。面对皇帝,本应自称“臣”,但有人误称“知县”;本立称皇帝为“皇上”或“陛下”,但有人误称“老大人”,仓皇间觉得错了,又误称“老皇上”。上述种种,显然不符合“朝仪”,属于“失仪”的行为,说大了或许会影响他们的官运。  相似文献   
5.
明代的致富论——兼论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 ,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过渡的时期。晚明商业化的浪潮 ,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弃农就贾”与“弃儒就贾”之风。在这种社会变动的背景下 ,关于致富的思考也出现了新的历史转向 ,传统的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冲突。对儒家传统“五常” ,大体形成四种看法 :一是全盘否定 ,甚至斥之为“五贼” ;二是部分否定 ,剖析其中的“五贼” ;三是从正、反两个方面重新评价 ;四是逐条分析 ,否定其中的仁、义、礼 ,肯定其中的智与信。这说明 ,从勤俭致富转向智慧致富和诚信致富 ,从力农致富转向经商致富 ,这既是一种社会变动 ,更是一种观念变革。儒家传统在这一变革进程中也在悄悄发生一些蜕变。在此基础上 ,商人开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的伦理。通过明代的例证 ,可以推测 ,儒家伦理只要得以创造性地转化 ,完全可以适应中国这样迥然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近代化的需要 ,并由此走出一条独特的近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明朝人生活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 ,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的社会 ,是以极具变化为其特征的。若将其置诸“社会流动”与“都市化”等范畴下进行考察 ,其时代的特殊性就更容易显现出来。换言之 ,晚明社会是一个转变过程 ,举凡人口的持续增长 ,经济的货币化和多样化 (诸如农村的商业化 ,定期集市和小镇的激增 ,作物的专门化 ,手工业的发展 ,以及国内地区性贸易市场的形成 ) ,社会流动的增长 ,租佃制与经济竞争的展开 ,以及政治秩序的集权化与系统化的互相联系 ,无不显示出它与前一时代本质上的不同。通过学术界多年的研究努力 ,无疑已经显示 ,16世纪…  相似文献   
7.
从旅游观念看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闲暇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明代中期以后,对旅游的肯定已成一时之风,而旅游则已经成为文人士大夫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明代士大夫旅游观念系统的梳理.指出文人与道学家在旅游观念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士大夫的旅游体验又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明代的游人进行了具体的细化,将其归为贵人之游、豪士之游、布衣之游与民众之游四类。  相似文献   
8.
<科学>教材突出对学生能力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由于教师对科学"活动"的认识不够,往往会以教师"活动"代替学生"活动",使"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不精细.本文通过提高教师对"活动"教学的认识,转变教师"活动"教学的备课思路,增强学生科学"活动"的操作以及配置与新课标相配套的实验器材四个策略,以解决科学教材的"活动"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明代的五伦关系中,正在逐渐演变为以夫妻一伦为重;而在夫妻一伦中,夫妻关系正在被夫妾关系所取代。这是一种新型的夫妻情感伦理关系,是儒家伦理文化氛围中的明清家庭伦理关系的新变化。文章通过对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义”、“义夫”进行适当的辨析以及对明代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男女哀情故事的举例,借此说明在传统的礼制下,夫妻之间是一种“终身相倚”的关系。这种终身相倚,仅仅是妻子对丈夫的依赖,并非丈夫对妻子必须忠诚。明代大量出现的义夫以及传统士人对义夫现象的宣扬与鼓吹,不仅仅是对原始儒家伦理观念的一种复兴,而且是情感逐渐取代伦理的新反映,是基于新的社会土壤之上伦理关系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史或法律史的角度来说,儒、侠、盗在性质和意义上均有所区别。时至明代,侠客史的发展出现了三大转向:一是"儒侠"与"儒盗"的出现,知识人日趋侠盗化;二是侠、盗之儒者化,其具体的表现则是"侠盗"的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侠、盗大唱赞歌,以及盗贼投身到儒家学者的讲学运动之中;三是侠客与盗贼出现一种互动的症候,即在侠客与盗贼之间,仅仅只有一线之隔。无论是儒者之侠客化乃至盗贼化,抑或盗贼之儒者化,无不都是明代"社会流动"加剧的明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