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6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校长先生,先请您谈谈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行吗?□:可以的。我和我的同事们一直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拥有的主题。请想想,在世界各国,哪一个国家不讲爱国主义呢?哪一个国家不需要用爱国的精神来支撑民族的脊梁呢?我们国家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历来有爱国的传统。在当今,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龙吟:在中华大地发现的10万多件远古先人留存下来的陶制品中,圆形器物占据了绝大多数。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且看雨石先生的精彩解读——在我们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近百年来,大约发现了10万多件远古先人留存下来的陶制品。当审视这些传世的珍品时,人们惊异地发现,在这数额极为巨大的陶制品中,几乎没有一件不是圆形的。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龙吟:孔子所处的时代"普通话"就已经诞生了吗?"雨丝"们别心急,下文对此有详实的解答,读来既耳目一新又增益新知——  相似文献   
4.
布鲁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美国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1960年他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教育观点,并受到了国际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布鲁纳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治学片语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中有言:“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能不能说,这是种积极的学习心理呢?可以的。它告诉人们,在学习上要有一种“恐失之”的心理状态,才能学得进,学得好。我们接触的许多知识,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报上有一个好材料,你如果不马上记下来,就会失之交臂,下次教学上要用时,就再也难以找到了。在街头书摊上看到一本好书,书是好的,但价格却昂贵,囊中羞涩,你迟疑了,下次再要买时,就再也无处寻觅。在读闲书时,读到精彩处,击节兴叹,叹过就算了,没有留下一点笔墨痕迹,要不了多少时间,也就淡然了。这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失之”。  相似文献   
6.
黑方平炮亮车形成左三步虎布局,它的开局意图是不走常见的进7卒,可避免红方选择七路马巡河炮,横车七路马等对屏风马的熟悉变化。  相似文献   
7.
乘车的规距     
很多同学都对雨石先生的“闲话孔子”感兴趣。看来,下面这篇文章又将壮大我们的“雨丝”队伍——现在人们把乘车看做是最简单最随意的一件事,车上可以高谈阔论,可以抽烟,可以恣意胡来,有些年轻人还以为可以旁若无人地拥抱、打闹。但翻翻《论语》,孔子说这些都是不可以的。凡事要有规矩,乘车亦如是。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与考古文物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辅以射箭运动的基本训练学规律与传统弓箭制作之田野实证,对新疆地区两种出土角弓进行考释。得出如下结论:弓弰翻卷的连弧蛇形角弓是斯基泰人基于骑马游牧的传统、野兽崇拜的心理、便利的北山羊角取材,在继承了亚述三角弓“翻卷的弓弰”设计理念后的革故鼎新;弓渊宽阔,弓弣微凹的插接型长弰角弓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的帕提亚帝国。随着丝绸之路的贯通,交流频度与交流速度的激增使该器形迅速为整个欧亚大陆的民族所复刻。其中,中华文明赋予了其最重要的文化内涵,使原本用于战争的武器有了超越物态的“礼”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八字'哲学"是中华精气之所在--即民族精神之所在。那么,"八字"是哪八个字?又该如何理解?我们将分上、下两篇来阐明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闵中杯”《海上论坛》征文奉贤,是贤人毕集之地。据传,孔老夫子的大弟子——大贤人颜回,外出游学,曾来到这块濒临东海的宝地。在这里,颜回传播学说,训育蒙童,栽培孔家再传弟子,于是,“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