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体育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青楼诗词或是赞美曼妙女子歌舞之赏心悦目,或是表达诗人郁郁不得志,放身青楼以忘忧之情怀。历来学者的目光较多关注“正统”诗词而很少涉足“非正统”的青楼诗词。文章从歌女、舞女、妓女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代表诗人、词人最真切情感的青楼诗词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展现青楼诗词中文化的韵味。  相似文献   
2.
鸟类在古诗词曲里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用以表达诗人的喜乐哀愁。它们寓含丰富的文化,译者翻译时需放在文化语境里考虑。文章从文化角度探讨了鸟类文化意象诗歌的翻译方法,以向译语读者展现鸟类诗歌特殊的韵味,是古诗词跨文化翻译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3.
传统意义上所说诗歌的声音美是指通过平仄、韵脚等构成的韵律美,这种重视外在声音美的观点忽视了另一种声音美——声音的文化内涵美。在古诗词曲里,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的声音都是与诗歌情境相契合的。不同鸟类在不同情境下其叫声引发的联想意义是不同的,文章以其为例,从声音文化内涵意义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展现诗歌的声音美。  相似文献   
4.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在盛唐的诗苑里诗作颇多,独树一帜。历来学者探讨其精妙之处,对其翻译的文化价值却乏人问津。通过对比原诗与其翻译文本,分析译本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诗词翻译的探讨,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道别礼俗是送别题材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厚的文化意味,本文从送别礼俗、留别礼俗、折柳送别礼俗三个层面入手,来探讨此类诗歌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同时向译语读者传达中国送别诗歌的别样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亡国咏怀诗自古以来乃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诗人们大多沉湎于哀时的情绪中,并以其特殊的敏感、沉重的感叹,体物于工致,抒情于深刻。此种哀情显出诗人不忘世事之痛,赋予诗歌哀婉的基调。本文从此类诗歌的几种翻译方法及技巧入手,探讨如何更好地向译语读者传达亡国咏怀诗歌的别样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从描写宫廷女子、官宦女子和青楼女子的红颜诗词入手,探讨其中有关乐器意象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向译语读者展现其所带来的别样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宫廷服用文化是宫廷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视阈及独特载体。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宫廷服饰以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含义与古诗词曲融为一体。文章将从穿衣者阶级色彩、服饰外形以及服饰材质三个方面来探讨此类诗歌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传达宫廷服饰的别样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9.
《望岳》被誉为经典泰山诗集大成者,与泰山同寿,非常值得推广到英语世界,以加深英语读者对泰山的理解与欣赏。英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提出的文化翻译观超越了狭隘的研究视角,将翻译纳入文化这一宏大的研究范畴,以文化转换、交流为己任,正适用于指导该诗英译。本文将比较吴钧陶与许(冲的两个译本,尤其是“岱宗”、“齐鲁”及“造化”三个文化词的英译,探讨文化翻译思想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