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体育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有着渊源的历史,一个多世纪以来,不论清代的大学堂,还是辛亥革命后开办的高等学校,都把体育列为教学内容,规定体操课(体育课)为必修课程。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教育部于1961年制订了高校普通体育课大纲,1979年又重新编订了“大纲”,把田径作为重点教材,还规定了男、女分班上课,对病弱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等。这些成功的经验,正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可是,新中国的体育是从半封建、半  相似文献   
2.
<正> “一条龙”业余训练体系是在吸收美、苏、德等先进国家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运动训练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提出并进行实验研究的。我们的研究始于1980年,从三个方面入手: 1.从教育入手,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建立从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业余训练体制的可行性,塑造运动水平高、文化学习合格、道德品质优良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从训练入手,遵循体育运动训练规律,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三、体育课理论教学的健全和改革当今世界上把体育作为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一些发达的国家,把体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用“它”来充实生活的内容,提高生产力;“把终身体育活动作为目标”,走向“体育的生活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缺乏锻炼的自觉性,对体育也不甚得法,不少人没等离开学校就与体育疏远了,不要说终身受益,就是四年、五年受益也不能兑现。这就是我们加强理论教学的出发点。要承认,目前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是十分薄弱的。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太少、太狭。很多学校理论讲授内容局限在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影响,锻炼身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