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存在主义作为现代人的生存体验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存在诗学角度分析海子诗歌对存在深渊的超越与救赎。海子以神性体验的方式追寻人在大地之上的诗意栖居,通过对人类个体生存悲剧命运的揭示,思考人类和诗歌的命运。虽然最后生存的虚无还是吞噬了海子的心灵,但是身处贫乏时代追问诗人何为的勇气和独特的探索生存秘密的方式使海子诗歌在精神向度上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诗人。  相似文献   
2.
《圣经》的上卷《旧约》是上帝创世的故事,因了人性之恶,充满了许多具体的罪孽和迷失,以至于连上帝都开始后悔造人于尘世.为了挽救世人,耶和华派其子耶稣降生尘世传播福音,下卷《新约》就是基督拯救世人的故事.北村的写作也经历了这样一个从虚无到皈依,从罪的控诉到灵魂的救赎的过程.北村是一个始终关注存在的作家,早期形式上的先锋掩饰不住内心的迷失,作品中充满了死亡的阴影.皈依之后,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执着于对人性原罪的渲染和揭示,在否定人类种种自我救赎的可能性之后,拯救的道路无一例外都被引向上帝的仁爱和良知的复苏.  相似文献   
3.
开放教育和其它成人高等教育形式相比,特点和优势就在于它的混合学习模式。线下环节即面授教学要注重实效,努力把学生吸引进课堂,线上环节要整合优质课件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要做好社会实践等各环节改革,提高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诗的本质必得通过语言的本质去理解,语言对于现代诗创作来说是一种欠完备的语言。海子诗歌创作超脱出现代汉语冗沉的窠臼,大胆地从西方的诗学传统中汲取神性的启示,将这种神性诗歌理想与自己的民族语言结合起来,站在整个人类的高度重新体察汉语言中隐在的神性之维。以其天才的思力,沉缅于宇宙苍茫的诗思,弥散伸向整个人类的精神文化空间,通过命名的方式让它们重新登场,建立起一套自己的独特的语言神话谱系。他重新唤回了“家园”等概念,重建起了汉民族语言中的神性之维。  相似文献   
5.
实体是海子诗学观中的重要概念。海子早期的诗歌以实体的眼光看待一切,把土地、水和东方精神看作永恒不变的实体,麦地诗歌带来了诗人独一无二的神性抒情。实体的涵义是为信仰者许诺另一个世界,当海子在现实中伤痕累累,超越性的精神诉求又面临困境时,诗人对实体的拯救性质绝望了,主体开始觉醒。通过对原始生命力量的呼唤,诗人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太阳史诗的幻象化生存之中。  相似文献   
6.
海子的大地乌托邦幻灭之后,建造一座太阳史诗的圣殿成了诗人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最后努力。诗人企图用艺术的幻象来安慰生存的虚无,但在永恒轮回的宿命面前,所有的幻象最后都归于绝望与死亡。  相似文献   
7.
大地乌托邦是海子诗歌的第一心理时期。诗人试图将麦子与诗歌、物质与精神统一于村庄、河流之中,构建一个“健康的麦地”。诗人坚信通过艰辛的劳动.人类最终能够诗意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大地乌托邦中,诗人立足大地,歌颂生存的艰难与劳动带来的慰藉,同时仰望天穹,感受神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海子诗歌观念的主体是受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诗学传统的影响,而其创作又是扎根在东方的土地上。文章试图通过对《神秘故事六篇》文本的分析,揭示在这种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海子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大地乌托邦是海子诗歌的第一心理时期。诗人试图将麦子与诗歌、物质与精神统一于村庄、河流之中,构建一个“健康的麦地”。诗人坚信通过艰辛的劳动,人类最终能够诗意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大地乌托邦中,诗人立足大地,歌颂生存的艰难与劳动带来的慰藉,同时仰望天穹,感受神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
海子的诗歌可以鲜明地划分出两个时期麦地乌托邦时期和太阳史诗时期。麦地乌托邦中,诗人试图将麦子与诗歌、物质与精神统一于村庄、河流之中,构建一个“健康的麦地”,着力表现的人与土地的和谐。但是现实中家园的幻灭感受和超越性诉求带来的精神困境使诗人发生了巨变,土地在海子笔下由神性世界的载体变成了孳生死亡和暴力的温床。由此,海子转入了太阳史诗时期父性的暴烈与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