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下面一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咏风王勃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1)说说第二联“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两句诗  相似文献   
2.
1.忽报曹操遣使送书至,瑜唤入。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瑜大怒……——删去加了着重号的词语行吗?2.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碇石,楼船上鼓乐齐奏。瑜暗窥他水寨……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必须重视发展性教育。发展性教育是教育“面向未来”的生动体现。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求得未来的发展。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的发展引好路呢?我们认为,以下几点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明确一个中心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好语言,让他们热爱祖国的语言,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重要场所,而不只是传经布道的  相似文献   
4.
辨析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首先要抓住它们的外部特征.一般说来,喻体常在外形、色彩、声音、状态、质地、重量、数量、长度、明亮度、姿式、动作、情状等方面与本体有相似点。抓住了喻体的这些外部特征,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例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画横线的部分为本体,画△为喻体,下同)这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外形相似.例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近年来,我们采取单元整体阅读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训练方法如下。一、探索式阅读训练每学习一个单元课文,我们都要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实际,向学生提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随后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浏览全单元课文的训练。要求学生快速读完全单元课文,以提高速读能力;通过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以提高认知能力;复述课文大意和要点,以提高理解能力。这种探索式的阅读训练,如  相似文献   
6.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①严武:时任剑南节度使。曾一鼓作气,在四川交界处,击败来犯的吐蕃七万余人的精锐部队。这首诗就是他击败吐蕃入侵的写照。1.诗的前两句在写法上有  相似文献   
7.
在议论文中,文章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是统领全篇的“纲”;语段中心句如果处于“本论”部分,则一般称为论证层次中的分论点,它是在中心论点统领下的“目”。分论点都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从局部看,它是某一论证层次的论点;但从整体看,它只是论证中心论点的论据。在这种情况下,语段中心句和文章中心句的关系,正是“目”和“纲”的从属关系。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开头一句“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素质教育中,语文教师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我们以为要作好以下工作。1.明确一个中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习语言,让他们热爱祖国的语言,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我们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语感训练,让学生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孙子的“求全”与“取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出自中国春秋晚期的杰出军事学家孙子之口的精辟的格言,两千多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孙子之所以在军事史上享誉中外,名播千秋,被尊奉为“兵圣”“百世兵家之  相似文献   
10.
一、如果“像”字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对某一事物的某种属性作直接说明,这类“像字句”就一定不是比喻句.例①台伯河还像当年一样淙淙地流着,亚平宁半岛上的阳光也像当年一样地和煦。此句“像”字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直接述说“台伯河”和“亚平宁半岛上的阳光”如何,可以肯定地说,它不是比喻句.二、“像”字前后涉及两项事物,如果是两项不同类的事物,而且具有相似点,则是比喻句:如果是两项同类事物,那么,它只是比较,而不是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