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一历史灵感思维的特性灵感思维又称为直觉思维,它不同于用概念、判断、推理把握事物的逻辑思维,也不同于用典型形象、记忆表象把握事物的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主要发生在潜意识,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相互交融的结果。灵感思维是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无法解开问题的秘密,由  相似文献   
2.
培养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多维历史联想北京教育学院赵恒烈,冯习泽一、多维历史联想的界定联想是一个普通心理学范畴,指由一事物(近项)而想到另一事物(远项)乃至一系列其他事物(间接远项或系列运项)的心理过程。历史学科本来就是一门联系性较强的学科。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理性信仰建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化革命”以信仰教条化压制现代化,造成惨痛教训。改革开放的今天,必须重视和加强理性信仰建设,不能以片面的现代化冲击理性信仰,与时俱进地协调现代化与理性信仰的关系,是21世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对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新课题,教育理论界对这个课题有不同的提法,如:“教育要面向市场”、“教育要进入市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等等。无论提法如何,问题的实质与核心,归根结底都要聚焦到引入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这一点上。笔者认为,这个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涉及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操作问题,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层次。  相似文献   
5.
“因学定教”是现代教学论中的首要原则。然而,目前常见的一些教学设计的最大缺陷,恰恰是没有做到“因学定教”,只做到了“因本(课本)定教”。这样,充其量只是较好地发挥了教材的“知识载体”作用和教师的专业特长,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则缺乏针对性。笔者认为,“教学”的实质在于“教学生如何学习”,而不在教多少学识本身。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做到因学定教:就教材中的某一章(节或课)而言,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应该怎样学习,由此需要教师怎样教。应该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他们在这一章的学生过程中可  相似文献   
6.
辩证思维能力是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较高层次。所谓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简言之,就是能够突破那种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历史的习惯做法,能够以发展变化或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这种较高境界的思维能力,在中学生(主要是高中生)中差距比较大,历史高考一旦考查到了,就最能拉开档次,显示区分度。再者历史高考做为选拔性考试,不能不顾及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在近年  相似文献   
7.
西方史学界把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以来的世界历史看作一个统一的世界现代化过程(而苏联、中国史学界划分为近代史和现代史,是为了特意突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划时代意义”),而且,把我们通常所说的近代化也纳入现代化进程之内。应该说,这个视角的基本精神,是...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理性信仰建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化革命"以信仰教条化压制现代化,造成惨痛教训.改革开放的今天,必须重视和加强理性信仰建设,不能以片面的现代化冲击理性信仰,与时俱进地协调现代化与理性信仰的关系,是21世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不能脱离高考制约这个现实。因而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普遍面临的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与高考历史复习到底有没有内在的结合契机?二者能否在教改实践中统一起来? 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所针对的。各地中学一直流行着一种看法:高考历史复习无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或说是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却无助于高考历史复习。这种看法事实上一直大面积阻碍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悟性是历史研究与历史教学共有的一种高品位创造性思维。深入理解历史旁悟与发散思维、历史透悟与见微知著、历史彻悟与整体考察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认真读一读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