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拙作《对社会主义体育道德基本原则的探索》(以下简称《探索》)引出了具有不同意见的《继续宣扬集体主义精神》,(以下简称《精神》)这是值得庆幸的。因为讨论、争议有助于体育社会科学尤其是体育伦理学的建设和发展。一、主要分歧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关系问题。争论首先应抓住主要矛盾,围绕分歧焦点而讨论。《精神》一开始就认为“《探索》的论点和论证都是不确切、不充分的”。论证不充分不足为奇,刚开始探索不必苛求,必要时可以补充。关键是论点。《探索》的主要论点是:“社会主义体育道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冠状疫情的爆发,教育部为应对疫情影响,开学延期等状况,号召广大师生"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同时也为了全国近3亿师生的安全,全国中小学教师利用有限的硬件设备,摇身一变,开启了"网红"之路——从线下走到线上,我们的教育从未停下脚步.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校文化,是对现代社会文化反复选择、提炼后加以吸收和整合,并融汇了学校科学人文精神和个性特色的一种特殊的现代文化结构,是现代学校教育内在本质的集中表现形式,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及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其主要内容是强调一所学校必须有自己明确的哲学思想、道德、文化传统、价值准则和经营方针,能够用崇高的精神力量去吸引、团结、鼓舞教职工,形成共同目标、方向和使命,并使教职工为之努力工作。文化是学校制度的补充。学校制度是务实的,而学校文化是务虚的。学校可以突出本校…  相似文献   
4.
金钱:你的份量有多重?“金钱”这个字眼,在中学生朋友的心目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在某重声、中学300名学生的答卷中,有39.4%的学生把学习动机定位在将来挣大钱;一个在校生弃学经商,发了财。引起了54%同学的羡慕。又如93、94届...  相似文献   
5.
文化立校     
在日益技术化、物质化的时代,人文精神的失落、价值理性的式微,已引起教育界的深深忧虑。“没有科技一打就倒,没有人文不打自倒”,杨叔子院士来我校讲学时说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文化积淀、综合素养是师生发展的根本,在素质教育不断走向理性、走向深入的今天,  相似文献   
6.
林彪事件后 ,因文革而被中断的我军军事体育训练引起了总参的重视 ,1973年组建了军事体育训练大队。我们原在广州军区桂林步兵学校的 3个政治教员被抽调到体训大队负责政治教育。 1974年冬军体院恢复 ,我们同原测绘学院的政治教员粟少杰、原防化学院的政治教员刘印等人搭了个政教室的架子 ,后来又陆续调入了部队的几个宣传干部和大学毕业生 ,政教室就开始运转了。教学对象除体育学员外还有体操、羽毛球等专业队 ,许多小运动员还有学习文化的需要 ,所以我们还要承担文化教育任务 ,编制上叫政文教研室。一、文革对政治教育的干扰1974年文革尚…  相似文献   
7.
8.
刘引 《中国德育》2010,(9):14-16
思想政治课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它应该在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上发挥独特的作用,但在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人文精神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其原因可归结为应试教育的取向、人文学科的冷落、“泛政治化”的思维方式、“社会本位”的价值观等。当前思想政治课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方法主要有:挖掘教材人文因素,升华教材人文价值;倡导对话教学,在增强学生主体性中实现人文关怀;延伸课堂,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培育人文情怀;着眼知、情、意、行,建构多元立体评价机制;借助校园人文环境,发挥隐性课程的潜移默化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人区别无机世界和其他生物体的要素在于精神,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对人精神世界的建设。伴随现代化、世俗化进程,功利主义与消费主义大行其道,技术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具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选择题,更是形成了独特的"9+1"现象,其主要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数学思想丰富,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选拔性和区分度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