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诠释学、接受美学等视角来看,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读者中心主义现象,表现在:师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步入极端、创造性解读失去根基、多元解读丧失界限。其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值得警惕。阅读教学要走出读者中心主义,需要师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解读,在尊重文本历史性的前提下实现创造性解读,在把握文本主导价值取向下实现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教材是驱动教学变革的重要诱因。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经历了手抄时代“教材辅助教学”、印刷时代“教材支配教学”以及数字时代“教材重构教学”的嬗变过程。教材驱动教学变革有其必然的逻辑,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选择的价值逻辑、教材结构编排的教学逻辑、教材形态转换的媒介逻辑以及教材编审制度的变革逻辑等方面。实现教材驱动教学变革的基本路径主要有立足教材价值逻辑研发优质适学教材、把握教材结构逻辑促进教材“活化”、依据教材媒介逻辑处理全媒体教材关系、坚守教材变革逻辑发挥教材教学功能等。  相似文献   
3.
立足课程改革视角的讨论发现,为小学输送和培养优秀的全科型教师,有着课程理念的实践生长、课程实施的难点突破以及课程评价的方法创新等多层动因。优化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尤其需要厘清其学科专业素养、探索培养模式路径,保障培养规格质量。  相似文献   
4.
教师思维是教师展开教学行为的内在决定因素.深受中国经验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经验思维成为教师教学生活中的主导性思维方式.基于教学实践立场的考察发现:经验思维对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然而,它自身所具有的有限性、重复性、非批判性等局限性,却与教学实践所本应具有的理性精神、反思性诉求和创造性品格格格不入.教师需要辩证地看待经验思维,并寻求思维方式的多元共生与融合互补,以提升教学实践品质.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乡镇学校教师质量面临突出的问题,为乡镇地区储备、输送并保留优秀师资的工作面临重重困难。本文选取美国两所大学在其城市化进程中各自的职前师资培养计划作为个案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建议:师范院校应适当调整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完善财政保障机制,采用定向培养方案,革新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教师合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诉求.竞争性的学校制度导致教师合作动力不足、行政性的合作取向导致教师合作流于形式、单向性的合作效益导致教师合作难以持久,这些使得教师合作陷入种种实践困境.解决的对策有赖于学校管理的变革,即立足教学专业场景,搭建教师合作的专业平台;激发良性的认知冲突,回归教师合作的本真意义;引入"共生"的合作制度,培育教师合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提倡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然而我国传统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仍较为单一,表现在过于偏重演绎式教学而轻视归纳式教学,这在实践中带来很多弊端。作为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归纳式教学与演绎式教学各有  相似文献   
8.
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没有质的改进,主要因为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来修正对其性质和目标的认识.该课程应该被确定为学生本位的素质类、应用性课程,它应该具有现实指导目标、职业发展目标和人类自我认识目标三个有先后顺序要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从解释学的视角对语文教学进行研究,发现传统的语丈阅读教学中存在“作者中心”的倾向把教材文本解读视为还原作者创作意图的过程。本文通过透视这种取向的哲学基础,揭示了它不合理的一面并结合教学实践谈了由此而带来的弊端,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促进教师合作的学校管理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合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诉求。竞争性的学校制度导致教师合作动力不足,行政性的合作取向导致教师合作流于形式,单向性的合作效益导致教师合作难以持久.这些使得教师合作陷入种种实践困境。解决的对策有赖于学校管理的变革,即立足教学专业场景,搭建教师合作的专业平台;激发良性的认知冲突,回归教师合作的本真意义;引入“共生”的合作制度,培育教师合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