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将毕飞宇的"玉氏三章"与王安忆、陈染的作品相比较,可以发现男女不同的叙述视角对于女性迥异的想象和书写:男性叙述以零聚焦的视角总揽全局,遵循物理时间,言语措辞以男性立场为准;女性叙述则以内聚焦的视角限知叙事,沿袭心理时间,字里行间流露了对女性的同情与体认。  相似文献   
2.
论证《桃之夭夭》之于王安忆的创作流变史的意义,以及小说于此流变中愈益彰显出来的独到的生命探寻.《桃之夭夭》一反《长恨歌》的写作———不再沉溺于历史兴衰与个人悲欢表现出对《长恨歌》那种缠绵的风情的抵制,从续写“忧伤的时代”转变为续写快乐的时代,可以看出王安忆在《桃之夭夭》的创作中试图脱离风月,开始探寻一种铿锵有力的阳刚叙事.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小说中存在一个上海、香港的双城想象模式:老上海厚重绵密,新香港夸张绮丽,这一双城想象模式在她的电影剧本体现得更加明显。香港时期的剧本中,绵密幽邃地表现人世"哀乐"的手法已消失殆尽,只有无厘头式的笑闹、戏谑和扁平的人物符号。这巨大的转变体现出来的是城市文化和城市性格对于作家创作的制约,也由此成就了张爱玲的"双城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福柯对文学葆有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对鲁塞尔。他认为鲁塞尔通过制造读音相似、意义不同的句子展开情节,他离间了词与物的对应关系,让文字丧失表意的功能,成为一场自由嬉戏的游戏。语言不再是表象世界的工具,而成为它自己,那么文学也不再叙述故事、表象事物,而是进入一个词语不断增殖的迷宫。德勒兹延续着福柯未完成的道路继续生发、不断改写,造就了新的隐喻:“作者之死”变为“欲望机器”,词语“空洞”化作“差异重复”,“迷宫”思想成就“褶子”诗学,“外界”空间转为曲线“逃逸”。德勒兹受福柯的影响,认为鲁塞尔是伟大的重复者,最大程度地将差异纳入其中,以此延展出他的差异思想,构建一种全新的迷宫诗学。于是,文学以背离自身的方式从话语的裂缝中绽出,承担了反抗主体、解构理性的重任,显现出无限的革命性和先锋性。  相似文献   
5.
学界关于张爱玲的电影剧本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不久前,国内首都结集出版了张爱玲香港时期的电影剧本,让我们看到张爱玲剧本的全貌。这一时期的电影的创作生态在张爱玲的生命史中是非常特殊的一段,使得这一时期的电影剧本与张爱玲之前的创作风格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文章试图通过对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生态的勾勒来阐释它对张爱玲电影的影响,其影响表现在类型化创作,笑闹、戏谑、夸张的娱乐精神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