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马克思曾经把社会历史比喻为由集剧中人物和剧作者双重角色于一身的人出演的既有多重主题又有波澜曲折情节和节奏的历史活剧,提出了人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物和剧作者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并运用这一重要方法论分析重大社会历史事件、发现重大的历史运动规律和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历史是人通过人的劳动实践而生成的过程和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人之所以兼有社会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物的双重身分,在于人作为有生命的存在物是能动的和受动的统一,在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类本质,在于实践和交往是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的舞台或环境。  相似文献   
2.
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目标 ,是逐步形成和完善公民道德人格。公民道德人格建设要遵循道德人格的养成规律 ,需要从外在的他律与内在的自律即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实践两个环节入手。两者的完美结合 ,就可以培育塑造出新时代理想的公民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的"有个性的个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马克思的"有个性的个人"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误读,"有个性的个人"被广泛地用于说明扬弃"偶然的个人"的未来社会的个人形态.其实,马克思的"有个性的个人"有两层相互关联的含义:一是指"人的依赖关系"社会中个人自主活动与作为自主活动条件的共同体形式之间相适应的个人形态,二是表征"人的依赖关系"社会"依附的个人"的基本属性和"物的依赖关系"社会特定的"独立的个人"即"资产阶级个人"的特殊属性.作为"人的依赖关系"社会的个人形态,"有个性的个人"与"依附的个人"同义,已经被与"独立的个人"同义的"偶然的个人"超越;扬弃"偶然的个人"的未来社会的个人形态不是"有个性的个人",而是"自由个性的个人".  相似文献   
4.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协调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学习型社会的本质是学习社会化和社会学习化,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发展知识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形成学习型社会,学习作为人们的新的需要、新的能力、新的观念、新的活动和交往方式,发展和改造人本身,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由个性的生成,从而极大地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哲学界的讨论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争论的焦点在于对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关于哲学基本问题论述的理解上面。讨论的问题有: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含有些什么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有无第二方面,如果有,又应怎样表述;思维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就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来说,它最初是被马克思用来表述社会形态演进的起点,尔后由于原始社会的科学发现而放弃了这一概念;就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而言,马克思并未放弃这一概念,而是借助于它的特定内涵,得出了东方社会具有独特发展道路的结论,使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杨芳  周世兴 《教育探索》2004,(11):87-8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紧紧抓住“三进”的关键性环节,重点解决“进学生头脑”这一核心问题,不断提高“两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坚持“两课”教育教学创新,营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校园氛围,从而整体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为写作《资本论》有关地租的章节而进行的对俄国公社土地占有制的研究,由于健康原因而不得不中止了,但这一研究所形成的对俄国经济发展的深刻认识,却被他用以为方兴未艾的俄国革命指明一条现实的道路。对俄国革命特殊性问题的研究,又直接引发了对世界上各非西欧民族如何通过非资本主义的途径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关系到唯物史观应用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从而促使马克思晚年在疾病缠身的艰难状况下转向人类学的研究,就东西方社会发展道路之不同这一现象探寻其历史和现实的根据,最终目的在于写出一部阐述原始公社及其解体过程的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命运思想的演变过程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一生的革命与理论活动中,总是善于根据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的新特点、新情况,不断深化对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认识,以作为不断调整无产阶级革命战略和策略的根据。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墨法家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墨法家义利观是传统义利观的源头活水,内容丰富,论述深刻。对这笔遗产认真加以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观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