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完全学分制作为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学分制教育模式已经被国内很多高校所采用,渤海大学本科阶段教育管理模式在努力实现从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的转型,积极探索大学英语完全学分制的教改模式,打造多层次课程设置、多层次教学目标、多层次教学内容、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和动态的教学管理模式.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遇到各方面的问题.渤海大学因校制宜、因地制宜、因利制宜,积极探索更适宜学校自身特点的大学英语完全学分制改革模式,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正在面临体制改革,信贷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试图以法律控制信贷风险进行探讨,从法律的角度提出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课堂社会的话语场域中,教师似乎独享课堂话语权,但正是这种表层上赋予教师的制度性话语权掩饰了教师个体话语权的丧失,教师在教育世界的实然状态是无力的“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话语权应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实现教师与课程文本的对话,与教育研究者的对话。教师对话能力的形成需要其自身课程观和课程意识的确立,同时学校制度环境要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中师生话语权的应然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课程中,课堂话语场域是“静默”的世界。教师似乎独享课堂话语权,但教师权威更大程度上是制度性话语权;而学生则处于“失语”状态。话语权的丧失扼杀了师生的创造性,异化了师生关系,课程文本以中立者身份威慑课堂。新课程背景下应该回归师生话语权,实现师生与课程文本对话、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5.
传统课堂生活,在消费主义弥散的社会背景中,在近代知识观的"关照"下,知识成为学生的"占有物"。传统课堂生活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内在性涵义的发展,形成了学生的"占有性的主体性",失去了"我"的存在。而随着知识观的转变,知识的客观中立和普遍性失去了根基,因此学生应确立"生成性"的主体地位,课堂生活的应然品质是"创生性存在",课堂应成为灵动的、进行创造性生产的场域;应对知识文本的供应制度进行变革;应使师生关系从"我-它"的改造型关系走向"我-你"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6.
课堂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密闭真空.外部社会系统对它进行无形的渗透,包括物质规限、制度控制和文化浸染等.课堂生活自身也构建了特殊的内部社会系统.从对课堂内部专制的社会结构和形态的分析,可以窥见貌似平静的课堂生活实际上充满了学生与教师的隐形"抗争".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国家电力工业发展政策改革下,对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现状的分析,建立了一套新型的电力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