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实现全人类的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是反映全球化发展必然趋势的后现代文化哲学的核心价值诉求。这一价值观至少包含如下精神内容:一是“特殊人性”向“普遍人性”转变的文化整合观;二是“文化革命论”向“文化建设论”转变的文化发展观;三是基于“地球家园意识”和“文化建设论”的文化研究的整体思维方式及和谐思维方式;四是以立基于后现代范畴的公有制和民主制的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为基本内涵的文化价值观;五是以人人享有求知、有知、用知的当然权利为本质内容的普遍自由概念和相应地以保障这种普遍自由得以落实而免遭侵害的公平机制为本质内容的普遍平等概念。  相似文献   
2.
实现全人类的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是反映全球化发展必然趋势的后现代文化哲学的核心价值诉求.这一价值观至少包含如下精神内容:一是“特殊人性”向“普遍人性”转变的文化整合观;二是“文化革命论”向“文化建设论”转变的文化发展观;三是基于“地球家园意识”和“文化建设论”的文化研究的整体思维方式及和谐思维方式;四是以立基于后现代范畴的公有制和民主制的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为基本内涵的文化价值观;五是以人人享有求知、有知、用知的当然权利为本质内容的普遍自由概念和相应地以保障这种普遍自由得以落实而免遭侵害的公平机制为本质内容的普遍平等概念.  相似文献   
3.
基于“反本质主义”的以多元文化论和小写哲学观为基本内容的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本质上是反映和服务于其国家利益的美国国家意识形态,是以哲学术语表达出来的美国“单边主义”价值观。其“反本质主义”所“反”的“本质”实是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现实的人的本质,其“反”乃是作为“反本质主义”的标榜者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全人类的社会关系空前日益紧密的局势,企图“超越”这种现实的社会关系而不受它的制约,从而获得其绝对的自由;其不相信“世界本身的存在方式”的观念,在其现实性上就是否定“全球化”背景下全人类空前日益密切的社会关系的真实性。正是由于其无视这种社会关系的实在性,才导致了其虚无主义的真理观,并因而企图“超越”追求“与其对象同一”的“大写的”真理的“大写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综合文化范畴的中西本义,可将它合理地界定为主体改变客体的自然存在方式,使自然世界转变成为主体而存在的价值世界的活动,包括自然的人化和人的社会化两个基本方面。文化是为实践与认识的内在矛盾所推动的特殊运动形式,表现为实践与认识两种基本活动形式。历史作为文化的存在形式,是标志自然的人化和人的社会化的程度和状态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天命(道)与人事的关系问题;一是理性与情欲的关系问题。与之相应,中国古典哲学可被分为“人事论”和“人心论”两大部分:先秦两汉哲学以“人事论”为主,着重从客观方面探讨天道(命)与人事的关系问题;宋元明清哲学以“人心论”为主,着重从主观方面探讨理性与情欲的关系问题;魏晋隋唐哲学则显示出“人事论”与“人心论”并重的特点。以人事论和人心论为基本内容的天人关系论,本质上是探讨人的物质活动(“事”)和精神活动(“心”)及其相互关系的生活哲学。这种哲学以追求理想的自制生活为基本精神,它与以追求理想的外制生活为基本精神的西方哲学应可相互融合,并由此形成一种新生活观,即理想的生活之道是自制与外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