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志鹃  邱蔚 《视听界》2006,(5):98-99
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来看,有11%的信息是通过听觉获得的,83%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要精确地表达一个信息应该是7%的语言 38%的声音 55%的表情和动作等无声信息。而这与人体有关的表情、动作即为体态语,又称人体语言。电视最吸引受众的便是它的可视性。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节目主持人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符号,不仅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也利用自己的体态表情达意。“近取其神”重在眼神及笑容。在取中景、近景镜头时,最能抓住观众眼球的便是主持人的眼睛及笑容,这是最能传达人的情感信息的部位,主持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通过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被电视镜头放…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学校对学生实行“行为规范”的教育训练,正是为了适应这个需要。以升学为预备教育为主的重点中学,也要注重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使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因素相结合,挖掘和发挥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正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