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王安忆的<长恨歌>皆描写了两个女人的悲剧命运.然而作者对悲剧的审视却有区别:张爱玲站在女性主义立场,深刻揭示了封建伦理与金钱交织下婚姻的惨无人道,王安忆认同女奴身份的文化立场,消解了其悲剧的残酷性.表现在主人公对命运的反叛与归顺,对金钱情感的认同差异以及作者对环境风情的渲染上.  相似文献   
2.
挣扎在畸形生存空间的女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封建阶级人伦道德的高压下,有一群女人在没有情爱性爱的畸形生存空间中挣扎,不幸误入心理畸变的黑洞,导致心理危机、人格缺失、行为变异、人性毁灭。其悲剧内蕴极其复杂。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觉醒的新文学作家,以真切的感悟和民族生活的现代化追求为双重的心理驱动力,把两性之爱作为社会人生的聚焦点,揭示了社会、历史、文化、道德诸多矛盾和复杂关系,使之具有丰富的认识意义和艺术价值,且表现了现代人类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改造的自觉意识,超过性文学史性美感体验和性观念对象化的层面,呈现出一种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五百多万字的宝贵遗产,其中小说三十三篇。他的小说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座纪念碑,在中外文坛上影响深广。究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并且从不满足,一生中坚持探索、坚持实践,不断地开拓新的生活领域,扩充新的题材,  相似文献   
4.
觉新形象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金《家》里众多的艺术形象中,觉新是被公认为塑造得非常成功的典型之一。作家把觉新独特的性格给予精心的刻画,展示了他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丰满而独具一格的艺术典型。 觉新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多年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议论:有人赞美他乐于助人;有人同情他的不幸身世;也有人则说他  相似文献   
5.
“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时期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新文化运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新文化运动同五四运动一样,在其开始,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致力于新文化的启蒙运动,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为“五四”文化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然而,多年来,不少的历史学家、文学史家在评说这段历史和文学运动时,却往往因人废文,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盘否定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曹七巧论     
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奇特的作家。四十年代,她的代表作《金锁记》震惊文坛,被誉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在海外,张爱玲的知名皮较高,被称为中国文坛的“怪才”,备受青眯,有人称赞《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为此,在海外读者中拥有一批崇拜她的“张迷”。 《金锁记》这“最美的收获”在于塑造了曹七巧的形象。典型形象成就的高低,取决于形象所显示的思想价值和审美意义。作为金钱和门第观念的受害者,七巧既没有近代先进妇女的文化教养和觉醒意识,也无老一代妇女逆来顺受的传统性格。天赋、人性及叛逆性格,  相似文献   
7.
对生命价值的探索,追求“丰富的、满溢的生命”,是巴金人物创作的主旨,且经历了从杜大心等虚幻的“充实生命”─—觉慧们“充实生命”─—汪大宣们“萎顿生命”的探索历程。江文宣们是出走的觉慧的化身,他们的生命是觉慧们生命的延伸。造成“充实生命”萎缩的原因是社会的动荡、经济的重压、思想的停滞。引起作家创作嬗变的是文艺思想的转变、生活实践的启迪、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入探索。它启迪人们:冲出家庭的觉慧们只有融入时代大潮,才能使生命永远“丰富”、“满溢”。  相似文献   
8.
在“五四”新文学作家中,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他的《狂人日记》开中国现代第一人称小说之先河。在《呐喊》、《彷徨》收集的二十五篇小说中,有十三篇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形式。作家选取了心灵抒写的新视角,对人物的塑造由外宇宙向内宇宙转化,使之“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又借感性化而呈现出来”,不仅展现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知识分子复杂丰富的心灵世界,且有作者心灵活动的直接投影,为现代小说创作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在他笔下,从文言小说《怀旧》到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十三篇作品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形式。作家突破了传统小说重情节、注重人物言行描写的表现方式,选取了心灵表现的新视角,对人物塑造由外宇宙向内宇宙转化,展示了人的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勾勒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各具风貌的“国民的灵魂”。同时,鲁迅的第一人称小说创作常常是他心灵活动的直接投影,“精诚由中”,更具勾魂摄魂的艺术魅力。鲁迅的第一人称小说为中国新文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文学形式,在新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0.
凡中外优秀的戏剧大师,皆遵循内向化的戏剧美学观,正面直接表现人对外部世界感知与思考的心理过程,让戏剧创作成为对人进行精神分析的艺术手段。在我国话剧史上,曹禺是最早将内向化性格观念付诸于创作实践的先行者之一。他极善于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追魂摄魄,探幽发微,对笔下人物进行精密独到的心理分析,揭示其心灵奥秘;尤擅长采用二元矛盾对立的思想形式,遵循矛盾对立的美学原则,运用艺术对照,使人物性格冲突戏剧化,表现不同状态下人的深层性格中的矛盾运动,让人物言与行、里与表、情感与理智、道德与贪欲、意识与潜意识、本我与超我等矛盾冲突得以艺术显现。在对照映衬中揭示人物性格复杂丰富的内在底蕴,这是曹禺戏剧人物塑造成功的奥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