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0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传统的电磁阻尼现象实验的做法如图1所示。我们多次做此实验后发现,阻尼现象并不明显。我们经过研究、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水力发电是在江河上筑坝建水库,让水库中的水从可控制的闸门奔泻而来,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而潮汐发电要在海湾或河口建筑拦潮大坝,形成水库,在坝中修建机房,安装水轮发电机,利用水位差使海水推动水轮机发电。笔者用低成本材料制作了水轮机和潮汐能发电原理简易装置,还将这两个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1压强大小比较(1)取一袋鲜牛奶,把它平放在桌面上。用一手的食指垂直按压牛奶袋。先稍稍用力,牛奶袋变形不明显,如图1a所示;后加大力度,牛奶袋变形明显,如图1b所示;继续加大力度,牛奶袋变形最明显,如图1c所示。(2)用四个手指平压牛奶袋,牛奶袋变形不明显,如图2a所示;保持压力不变,用两个手指平压牛奶袋,牛奶袋变形明显,如图2b所示;同样保持压力不变,用一个手指平压牛奶袋,牛奶袋变形较明显,如图2c所示;用一手指垂直压牛奶袋,牛奶袋变形最明显,如图2d所示。上述两个实验说明压力产生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而且跟受力面积的大小也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破坏性实验对教学是大有好处的。众所周知,中学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要搞好物理教学,必须加强实验教学的力度。因而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等也要相应增多。学生做实验时,必须明白实验原理、目的、使用仪器、器材、步骤等。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作风是我们实验教学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5.
将一小段细玻璃管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软后弯成V形,成一连通器(也可采用透明细塑软管弯制),在里面装上色水。可看到连通器内的水柱在静止时两边液面平齐(成一小压强计)。实验时用一段玻璃管(其它空心细管也行)对着V形玻璃管的a端吹气。由于a端玻璃管口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V形管的水柱向a端移动(可看到V形管里a端水面明显高于b端)。如果使劲吹,则可看到a端玻璃管口有细水珠(“雾”)喷出,如图1所示,并可将V形管里的水全部吹完。此实验可说明喷雾器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玩”气球     
“一物”多用是设计实验的一种思维途径。面对手里所具有的“物”,认真分析它在外形、功能、结构等方面的特性,思考这些特性是不是已得到充分利用。这样多想一想,就有可能打开创造的思路。让“一物”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下面以气球为例,介绍几个实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初三物理“焦耳定律”的演示,按课本的方法做有几点不足:①电源电压须较高,实验时间较长,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的高度差不大,可见度小;②在实验前,很难将两管中的油面调节到同一高度;③组装复杂,配件过多,使用不太方便,实验难度大。我们经过反复思考、实验,用废弃的材料制作了最简单的“焦耳定律”实验器。且引导学生自制,由教师的演示变为学生的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8.
(1)取一袋鲜牛奶,把它平放在桌面上。用一手的食指垂直按压牛奶袋。先稍稍用力,牛奶袋变形不明显,如图1a所示;后加大力度,牛奶袋变形明显,如图1b所示;继续加大力度,牛奶袋变形最明显,如图1c所示。  相似文献   
9.
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一些简便易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小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大有好处的。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物理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