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声乐教学的根本任务,旨在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有关艺术歌唱发声理论与发声技术知识、实现其教学活动的培养目标。而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首先从解决学生在接受训练过程中,正确理解和通过自身体验,切实地感受打开喉咙、运用正确的喉位发声,从而获得能够进行艺术歌唱的能力,是为构成初始声乐教学活动的基础。我之所以这样认为:事实上,无论人们从任何角度解释人的歌唱发声现象。没有喉咙与声带的积极参与,实现人的歌唱愿望的事情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从理论上和技术上通过实践、试图探求利用特殊的符合于应用科学理论方法规律的,以便人的喉咙与声带在参与艺术歌唱发声  相似文献   
2.
简述朝鲜民族文化对其教育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我国朝鲜族与韩国朝鲜民族同语同族的关系,具有优良的儒家文化传统,重视教育,是我国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民族  相似文献   
3.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室已在学校中逐渐普及。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就提高多媒体教室管理维护的效率所使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及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声乐艺术教学活动中,艺术歌唱发声技术训练最重要的内容,首先应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利用声带(声门)发出艺术歌唱的内感状态,以及身外空间产生声音鸣响的不同形态差异性的能力,从理论和实践要求上,指出学生所发出声音的内感同在他身外空间产生的共鸣音响效果的不同.尤其对学生发出的高音区的声音,从所出现的声音内感与外感空间距离的事实,更应做出明确的解释.我们可以分析学生发出声音的自我感受同他发出声音后,和在特定空间听到的歌声鸣响的关系;很显著的一点是,歌者在利用自身线性气息流体作用于声带发声、使声带产生歌唱基音,进而使喉咽腔产生第一阶声音鸣响、再向上到口咽腔、鼻咽腔、头腔.从声带向胸腔所引发的整体声音共振的第二阶共振鸣响感受,与进而在歌者体外空间引发的第三阶空气共振鸣响的客观声音效果,必然存在主客体听觉感受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地方认同感是社会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面对着多元发展的生活环境,变迁与转型是这个时代的代名词,异地大学生重新建构着适合自己生活与学习的环境,而地方认同感的形成则是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笔者在总结前人对于社会认同、地方认同等重要名词的理解基础上,从互动论角度对地方认同感进行再界定。同时笔者提出从文化适应的角度尝试推动异地大学生地方认同感的形成,以期推动和谐校园之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多媒体教学大行其道的形势下,只有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利弊,深入研究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辩证地将其运用到教学之中,并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我国朝鲜族与韩国朝鲜民族同语同族的关系,具有优良的儒家文化传统,重视教育,是我国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民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