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宋是中国史料笔记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笔记作者的撰述旨趣十分明确,他们既不同于先秦诸子的论理譬喻以存哲思,更异于南北朝、唐人因“作意好奇”而为志怪、传奇,而是为着补充、保存信史和施行教化的目的而作,体现出与传统史学大致相通的书写意愿。在采撰范围上,上自军国大事,下至街谈琐议,无所不包,体现出广泛而博恰的特点,而在体例上则善于吸收和创造,表现出灵活、不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蛇信仰是包括闽都在内的整个闽文化圈的重要文化内容之一,从图腾信仰的两个标志来看,其性质显然是种族信仰。与此相联系,其文化内涵则主要包含了"创生"和"避灾、兴雨"两层意象,这些都是先民对蛇神化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舆地纪胜》是与传统地志有很大不同的地理志,由于它放弃了传统地志的州境、四至八道、户口、物产、贡赋等传统类目,而增加了大量的人文内容,特别是诗文俪语而被认定为类书。其实,重视人文内容正是该书的创新之处,由此亦开辟了以诗歌、四六以及人物小传反映地理内容的新的编纂形式。同时,在史料采撰方面注重考辩的特点,亦反映了其求真和经世务实的撰述旨趣。  相似文献   
4.
教材、教法是教育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中国史学史的教学也不例外.我们要在选用史学史权威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再编写自己的校本教材,并相应改革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朱谦之的学术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在历史学方面,他提出了“现代的历史”观,主张把握历史的现代性,运用综合方法研究社会史、经济史和科学史;在史学史领域,他借鉴西方史学理论,划分中国史学史为三个阶段,不仅丰富了其历史哲学,也为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范澜第一次以唯物主义史观为指导,揭示出中国历史上各民族联系日益紧密和民族融合逐渐加强的趋势,开创了通史中大规模记载少数民族历史的先,为今天的民族史研究,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原典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能否对它进行准确阅读和分析至关重要。古汉语课作为历史学专业的基础和工具课,其主要目的就是在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原典的阅读训练,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读懂,并分析、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得出恰当的结论。这个过程正是历史研究从对材料的加工到结论形成的过程,也正是历史学系开设此课程的最重要的目的所在。此外,古汉语课还应担负起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和文字表述能力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以编年体史书《左传》、《后汉纪》的历史叙事为纵向参照探讨《资治通鉴》,可以见出它在载人和记事两个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其载人之法主要是借鉴了《后汉纪》"连类同书"的叙事之法,创造性地运用了缩小类比人物密度、反衬、记述重大事件与表述主要人物相结合的方法,在扩大记史容量的同时,更好地使历史发展的大势得到了连贯的纵向延伸。其记事之法则主要是借鉴了《左传》的叙事手法,运用丰盈细腻的文字,通过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揭示大的时代主题。并以记言形式来丰富记事,从而使载人和记事同时成为牵动编年体史书叙事发展的两翼,进一步推动了编年体历史叙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女真族在与汉族杂居、通婚、交往的过程中,其文化中的一些因素都被汉族所吸收,但这种吸收是以物质文化和习俗文化为主,并以民间交流为介质,吸收的程度也呈现由北及南的不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10.
著者罗炳良长期从事清代史学研究,《清代乾嘉历史考证学研究》是他继《传统史学理论的终结与嬗变》和《十八世纪中国史学的理论研究》之后的又一部专著,2007年2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本书虽名为《乾嘉历史考证学研究》,但著者并没有把目光仅仅停留在乾隆、嘉庆时期,而是以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目光,将它前延到清初,后伸至道光年间,放在明清历史发展的延长线上来考察,目的是要从中寻找乾嘉历史考证学的学术土壤、社会条件,梳理出它的形成过程,探讨其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