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语素是语言里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词的构成要素.汉语词汇发展史告诉我们,不少曾经在古代独立运用的单音节词,演变至今,已丧失了独立运用的活力,而仅仅作为一个语素,保留在合成语中,凝固了下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词的古今传承关系.现代汉语普通话就不乏例证,如“董”,古有督察义,《书·大禹谟》:“董之用威.”注:“董,督也.”到了现代,则不再作为督察一义的载体单说或独用,而只按述宾式构成“董事”一词,指行使管理、监督职能的负责人员.粤方言也存在类似  相似文献   
2.
替代字刍议     
陈澧说:“文字既作,意与声皆附丽焉。”(《说文声表自序》)本来,根据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抽象概念的认识,拟制文字形体,以寓语音意义,似乎应当是一成不变的。然而,我们对汉字系统作一古今比较,便不难发现,复杂的内部矛盾运动贯串于汉字演变流程,其中就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循音而易字,易字而托义。例如:①(爱字的友字底换成心字底)一爱~,《说文》:“惠也。”表示“喜爱”义实为此字,已见于周代青铜器中山王方壶、中山王圆壶铭文。爱,《说文》:“行貌也。”后来都以“爱”字代“~”,并取得“喜爱”的意义,如《诗·小雅…  相似文献   
3.
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咏梅词,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不仅突破前人同类题材创作上的旧套,而且成功地实践了她倡扬雅格、崇尚清新自然的艺术主张。本文选择其中四首——间接咏梅的《孤雁儿》和直接咏梅的《渔家傲》、《玉楼春》、《诉衷情》,对其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表现手法以及自我意识流动轨迹诸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日本近代杰出的文学家夏目漱石,在小说、散文、评论、俳句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如果我们再把眼光投向他以汉语写成的古典诗歌(即所谓“汉诗”),同样会被其中的艺术魅力深深感染,叹为精品,正如我国著多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程千帆先生在《日本汉诗选评》所论:“漱石诗风流蕴藉,殆不让其说部。能者自不可测,可喜可爱也。”夏目漱石青少年时代便积累了丰富的汉学素养。从东京第一高等中学预科毕业后,升入本科英文科学习,在此期间他便用汉大练习写作,作品后来编入《木屑录》。序中回忆:“余儿时,诵唐宋数千言,喜作文章。…  相似文献   
5.
平话方言探讨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撷有关材料 ,对广西汉语方言的特有品种———平话 ,进行三个方面的探讨。一、平话名称有多种解释 ,尤以将它看作是“平南”战争的痕迹为普遍 ,本文提出质疑 ,认为此说大可商榷。二、平话肇端于宋代山东戍军 ,历经近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既保持旧方言的某些特质 ,又吸收了其他语言成分 ,并且由点及片 ,形成了现在广袤的平话方言区。三、以六个存留于平话中的古语词为例 ,从词汇角度说明平话保持旧方言特质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6.
平话、白话是南宁市的两种汉语方言,分别通行于郊区和市区。由于分布地域毗邻交错,居民往来频繁,故以语言互相渗透,词汇上也就形成了既体现汉语的基本面貌,又保持各自方言特质的异同格局。从三个方面,枚举一些词例进行探讨: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较,二者方言词有同有异;二、与壮语存在借贷关系的语词,二者有同有异;三、平话特有的熟语。从以上分析出发,本文笔者认为,平话的词汇成分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应列为独立的汉语方言品种。  相似文献   
7.
语素是语言里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词的构成要素。汉语词汇发展史告诉我们,不少曾经在古代独立运用的单音节词,演变至今,已丧失了独立运用的活力,而仅仅作为一个语素,保留在合成词中,凝固了下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词的古今传承关系。现代汉语普通话就不乏例证。如“董”,古有督察义,《书·大禹谟》:“董之用威。”注:“董,督也。”到了现什,则不再作为督察一义的载体单说或独用,而只按述宾式构成“董事”一词,指行使管理、监督职能的负责人员。粤方言也存在类似情况,不仅保留了一些现代汉语普通话已消失的古语词,而且体…  相似文献   
8.
虚词的双音化复合,在上古汉语时期就已发生,其类型与实词复合异同交错,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本文以这一认识为基础,采摘先秦两汉文献典籍的例证,归纳出虚词复合的并列式、兼容式、衬助式、叠用式四种类型,并进行某些方面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语言观,是儒家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滥觞。本文从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首倡“正名说”、明确语言能力要求和应有态度、确立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范等四个方面,探讨孔子语言观的构成内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